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嘔血」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嘔血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症狀,是指口中吐出鮮紅或暗紅色的血液。嘔血在中醫上被稱為「吐血」,是一種急症,多由外感熱邪、內傷陰虛、肝胃積熱等原因引起。

外感熱邪導致的嘔血,多見於夏秋季節,患者常伴有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胸悶、嘔吐等症狀。內傷陰虛導致的嘔血,多見於久病體虛、年老體弱者,患者常伴有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乏力、失眠多夢等症狀。肝胃積熱導致的嘔血,多見於飲食不節、情志不遂者,患者常伴有口苦、口乾、大便乾結、小便黃赤等症狀。

嘔血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嚴重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一旦出現嘔血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在治療嘔血時,中醫主要以清熱涼血、止血止嘔為主。常用方劑有:

  • 大青龍湯:適用於外感熱邪導致的嘔血,症見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胸悶、嘔吐等。
  • 白虎湯:適用於內傷陰虛導致的嘔血,症見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乏力、失眠多夢等。
  • 瀉心湯:適用於肝胃積熱導致的嘔血,症見口苦、口乾、大便乾結、小便黃赤等。

在治療嘔血時,還應注意飲食調理,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嘔血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嚴重症狀,但如果及時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因此,一旦出現嘔血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麥門冬湯

  • 1.《聖濟總錄》:「治虛勞不足,內傷嘔血吐血,麥門冬湯方
  • 2.《古今醫統大全》:「上除別研藥外,並搗為末,將好蜜二斤先煉一二沸,然後下生地黃末,不住手攪勻。取木通、銀柴胡汁,慢火熬成膏,勿令焦。然後將其餘藥末同和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嚼碎,熟水下。虛寒,煩熱、消渴,驚悸,人參湯下;咳嗽,吐唾嘔血,麥門冬湯下;惟諸淋,車前子湯下,或茅花湯調百草霜末送下。

四物湯

  • 1.《瘍醫大全》:「又云:凡傷損之證,口鼻等竅或患處出血不止者,因木火熾盛,血熱錯經而妄行也,宜清肝火,養肝血。若中氣虛弱,血無所附而妄行者,宜補中益氣,使血各歸其經。若陽氣內脫,不能攝血歸經,而血出不止者,獨參湯加炮姜治之,不應則急加附子。若血蘊於胃而嘔血者,四物湯加童便拌炒山梔、薑汁治之。
  • 2.《正骨心法要旨》:「傷損之證,或患處或諸竅出血者,此肝火熾盛,血熱錯經而妄行也,用加味逍遙散清熱養血。若中氣虛弱,血無所附而妄行,用加味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或元氣內脫不能攝血,用獨參湯加炮姜以回陽;如不應,急加附子。如血蘊於內而嘔血者,用四物湯加柴胡、黃芩。
  • 3.《不居集》:「江應宿治周三者,年近三十,潮熱咳嗽咽啞,診之六脈弦數。周故以酒豪,先年因酒後嘔血,是年又復嘔血數升,遂咳不止,百治不應,飲食遞減,煩躁喘滿,江與四物湯換生地,加貝母、丹皮、阿膠、麥冬、五味煎服,加生蔗汁一小酒杯,薑汁少許,嗽漸止。食少,再加白朮、茯苓、人參,食漸進。

黃耆建中湯

  • 1.《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範(無錫,二十九歲),織梭身體皆動,過勞氣血,偏倚左脅痛,失血嘔血,肝絡傷瘀,久發則重。

蘇子降氣湯

  • 1.《校注醫醇賸義》:「_蘇子降氣湯_,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嗽嘔血,或大便不利。
  • 2.《成方便讀》:「蘇子降氣湯,蘇子,半夏,前胡,厚朴,橘紅,當歸(各一錢),炙甘草,肉桂(各五分),加姜煎。治風痰上感,喘嗽不寧,大便不利,或虛陽上攻,氣升不降,以致上盛下虛,而為嘔血等證。夫風邪外來,必先犯肺,於是肺中之氣,壅而不行,肺中之津液,鬱而為痰,故喘嗽不寧。
  • 3.《不居集》:「_蘇子降氣湯_,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嗽嘔血,大便不利。
  • 4.《大方脈》:「治六鬱氣痛,謂氣鬱、血鬱、食鬱、痰鬱、熱鬱、濕鬱也,用越鞠湯,隨症加味。七情氣逆,用四磨湯、七氣湯、香砂和中湯。治上盛下虛,氣逆上攻,喘嗽滿門,痰壅暈眩,便秘嘔血,服蘇子降氣湯。陰陽壅滯,氣不宣通,服木香順氣湯、清郁湯。
  • 5.《大方脈》:「_蘇子降氣湯_,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嗽嘔血,或大便不利。
▼ 展開更多

獨參湯

  • 1.《醫醫病書》:「痰飲震動肺絡咳血,脈洪大者,用石膏、茯苓皮之類;脈弦細者,則用乾薑炭、廣皮炭矣。若氣不攝血,脈芤者,急急峻補陽氣,如獨參湯之類猶恐不及,豈可用寒涼與補陰哉?吐血之症,有吐血,有咳血,有嘔血;有肺血,有胃血,有肝血,有腎血,有衝脈上衝之血。心血見則必死。

黃連解毒湯

  • 1.《傷寒纘論_傷寒緒論》:「如大便泄瀉者,黃連解毒湯,若表裏俱熱,亦涼膈雙解,嘔血者,生犀飲,

補中益氣湯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口瘡,嘔血便血,兩腮微腫,唇白麵青,此脾土虧損,木所乘也,朝用補中益氣湯,食遠用異功散而愈。

生地黃湯

  • 1.《千金翼方》:「主憂恚嘔血,煩滿少氣,胸中痛方。
  • 2.《備急千金要方》:「治憂恚嘔血煩滿少氣胸中痛方。

四生丸

  • 1.《婦人大全良方》:「余嘗治一女人,年十九歲,月經不行,遂妄行而嘔血,諸藥無效。察其形容,人肥,脈不大不小。僕投以四生丸即安。
  • 2.《校註婦人良方》:「一婦人月經不利,忽妄行嘔血,察其形脈如常,用四生丸即安。一女子飽食負重而吐血,用前湯及青餅子而愈。世治吐血,並用竹茹、地黃、藕汁,亦不可拘泥。如陽乘於陰,血得熱則流散,經水沸溢,理宜涼解,大黃、犀角之類;如陰乘於陽,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須用溫散,乾薑、肉桂之類。
  • 3.《景岳全書》:「上搗爛如雞子大丸。每服一丸,水二盞,濾去柤服。陳日華云:先公嘗遊靈石寺,見一僧嘔血,明年到寺,問嘔血者何如?主僧云得服四生丸遂愈。自得此方,屢用有效。愚意前證,乃內熱暴患者宜用之,若人病本元不足,須補脾以資化源,否則虛火上炎,金反受克,獲生鮮矣。

十灰散

  • 1.《增訂十藥神書》:「治癆症,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藥止之。
  • 2.《刪補頤生微論》:「_十灰散_,治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方止之。
  • 3.《濟陽綱目》:「_十灰散_,治一切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藥止之。
  • 4.《濟陽綱目》:「_十灰散_,治勞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道遏之。

舟車丸

  • 1.《儒門事親》:「棠溪李民範,初病嗽血。戴人以調胃湯一兩,加當歸使服之,不動。再以舟車丸五、六十粒,過三、四行,又嘔血一碗。若庸工則必疑。不再宿,又與舟車丸百餘粒,通經散三、四錢,大下之,過十餘行,已愈過半。仍以黃連解毒湯,加當歸煎服之,次以草莖鼻中出血半升。臨晚,又用益腎散,利數行乃愈。

異功散

  • 1.《保嬰撮要》:「一小兒口瘡,嘔血便血,兩腮微腫,唇白麵青,此脾土虧損,木所乘也,朝用補中益氣湯,食遠用異功散而愈。

蘇合香丸

  • 1.《蘇沈良方》:「唯治氣疰氣厥,氣逆不和,吐利,榮衛阻塞,尤有神功。予所親見者,嘗有淮南監司官謝執方,因嘔血甚久,遂奄奄而絕,羸敗已久,手足都冷,鼻息皆絕,計無所出。唯研蘇合香丸灌之,盡半兩遂蘇。又予所乘船,有一船工之子病傷寒,日久而死。但心窩尚暖,不忍不與藥,棄已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