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鼓脹」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鼓脹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是指腹部脹滿、疼痛、拒按的一種病症。鼓脹的病因多與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外感六淫等因素有關。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食物,易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水濕停聚,形成鼓脹。情志不遂,長期情志抑鬱、憂思悲恐等,可導致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水濕內停,形成鼓脹。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侵襲人體,可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水濕停聚,形成鼓脹。

鼓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腹部脹滿、疼痛、拒按,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苔白膩,脈滑。根據鼓脹的不同病因,臨床上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飲食不節型:患者多有飲食不節、暴飲暴食的病史,腹部脹滿、疼痛,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滑。
  2. 情志不遂型:患者多有長期情志抑鬱、憂思悲恐等病史,腹部脹滿、疼痛,拒按,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弦。
  3. 外感六淫型:患者多有外感風、寒、暑、濕、燥、火等病史,腹部脹滿、疼痛,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苔白膩,脈浮。

鼓脹的治療以健脾利濕、行氣消脹為主。可用香砂六君子湯、保和丸、四君子湯等方藥治療。鼓脹的預防應注意飲食調節,避免暴飲暴食,保持心情舒暢,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半夏厚朴湯

  • 1.《皇漢醫學》:「按諸氣不調作疾者,無擇《三因方》已詳。但亦有變證,類似危病者,如西尾氏,肚腹膨脹,按之如鼓,飲食不甘,胸痞氣喘,夜不安臥,時或咳唾。此證宛如鼓脹,按其脈,沉而滑。余作氣鬱停痰治,用四七湯二百餘帖而平復。此從脈不從證也。

生薑瀉心湯

  • 1.《皇漢醫學》:「《荻野家口訣》曰:「鼓脹,自心下處處脹者,實也,生薑瀉心湯、大半夏湯;…血脹者,小腹脹也,先用生薑瀉心湯,則塊徐徐減矣。若不長用,則無益。因有血塊,則必凝結留水,其塊將漸大也。水解,投血脹方,則奏效易。」

當歸芍藥散

  • 1.《皇漢醫學》:「一人病鼓脹,一醫以大黃劑攻之,其脹自如,短氣腹痛倍於前日。先生診之,脹自胸肋起,波及於心下、小腹,其氣沸騰搶胸,勢如激波,日晡潮熱,大便秘結,或咳,或眩,飲食如平日。使塾生診之,皆曰:「其治一在大黃、芒硝。」先生與以當歸芍藥散,告曰:「若日散莞蓄之氣,疏滯瘀之血,則病必愈。

五苓散

  • 1.《醫學研悅》:「夏間有不頭痛發熱,但覺小腹疼痛,或心腹俱痛,鼓脹痞滿,不能屈伸者,人或疑為陰症,或執為食生冷過多,不知皆暑火流注臟腑不能解,故先小腹痛,後及遍心腹,法宜六和湯清解之,或五苓散加香薷、木瓜、紫蘇、半夏之類利散之,自愈。若以為陰病生冷,而用熱藥熱物助之,不可救已。

桂枝加附子湯

  • 1.《疝症積聚》:「一婦人病眾醫為鼓脹治之無效予診其脈曰疝之濕症也先與三白湯下如豆汁者數升脹頗愈繼與桂枝加附子湯全愈所以知其病者鼓脹則無消長今病緩則消焉盛則脹焉時腹鳴響是所以為疝也

獨參湯

  • 1.《醫理真傳》:「又曾治一馮姓病人,腹大如鼓,能聽見水響,用峻劑十棗湯,一服而解大小便半桶,腹鼓脹頓失,繼以獨參湯善其後。至小青龍湯,系麻桂合方後的加減方,應用頗廣,除治此病外,又能治咳嗽、哮喘、痰飲諸病。

六君子湯

  • 1.《醫方考》:「脾虛鼓脹,手足倦怠,短氣溏泄者,此方主之。
  • 2.《慎五堂治驗錄》:「危急之際,煎謝氏霹靂劫巢湯合蔣氏倉公火劑湯,與服不吐,少頃嘔止,二便未痛,汗呃漸止,切脈流利如平人。明日未刻,大便一通,小便亦解,瀉下四次皆黃水,燥糞則豆大五六粒耳。鼓脹既釋,食粥碗許而泄止,心中怔忡,是病去露虛,用六君子湯加香、砂、歸、志,調理而康。(雅診)
  • 3.《醫學摘粹》:「病本則屬濕寒,病標則屬濕熱,法宜泄濕行郁,補脾精而達木氣,清利膀胱之鬱熱也。以桂枝姜砂湯主之。胃苓湯亦主之。如脾虛不運,而作鼓脹者,以六君子湯主之。如脾肺濕旺,化生郁濁,腐敗膠黏,不得下行,宜用瓜蒂散去其鬱陳,然後調之。如病重人虛,不可服此,以葶藶散主之。

十棗湯

  • 1.《醫理真傳》:「又曾治一馮姓病人,腹大如鼓,能聽見水響,用峻劑十棗湯,一服而解大小便半桶,腹鼓脹頓失,繼以獨參湯善其後。至小青龍湯,系麻桂合方後的加減方,應用頗廣,除治此病外,又能治咳嗽、哮喘、痰飲諸病。

下瘀血湯

  • 1.《大方脈》:「_下瘀血湯_,治血蠱石瘕,單腹鼓脹。

抵當湯

  • 1.《皇漢醫學》:「同書抵當湯條中曰:「婦人經水不利者,棄置不治,則其後必發胸腹煩滿,或小腹硬滿,善饑,健忘,悲憂,驚狂等證,或釀成偏枯,癱瘓,勞瘵,鼓脹等證,遂至不起。宜早用此方通暢血隧,以防後患。」

瓜蒂散

  • 1.《皇漢醫學》:「膈噎,勞瘵,鼓脹等,若吐之則促其命期。

大半夏湯

  • 1.《皇漢醫學》:「《荻野家口訣》曰:「鼓脹,自心下處處脹者,實也,生薑瀉心湯、大半夏湯;…血脹者,小腹脹也,先用生薑瀉心湯,則塊徐徐減矣。若不長用,則無益。因有血塊,則必凝結留水,其塊將漸大也。水解,投血脹方,則奏效易。」

大黃牡丹皮湯

  • 1.《皇漢醫學》:「一婦人,患鼓脹者三年,百治不效,乃棄置而不治者數月。後聞先生有起廢排痼之術,來求診治。其腹脹大,現青筋,不能行步,使服大黃牡丹湯,旬餘,小便通快。經一月許,舊疴如失。

大黃蟅蟲丸

  • 1.《皇漢醫學》:「此證比小建中湯,則為更重之血證,方中四蟲及乾漆、桃仁者,皆破血結癥瘕也)。』此方可轉用於鼓脹血瘕,產後之血腫,水腫,瘰癧,小兒之癖瘕等。或曰勞咳,吐白沫中雜血線者,試之有效。」

人參湯

  • 1.《皇漢醫學》:「《證治摘要‧鼓脹條》曰:「人參湯加附子,腹平滿而大便滑者。」

四君子湯

  • 1.《醫方集宜》:「一鼓脹名單:腹脹乃是脾虛之甚,必須遠音樂,斷厚味,宜大補中氣,用四君子湯,加蒼朮、陳皮、神麯、厚朴,大劑服。

六和湯

  • 1.《醫學研悅》:「夏間有不頭痛發熱,但覺小腹疼痛,或心腹俱痛,鼓脹痞滿,不能屈伸者,人或疑為陰症,或執為食生冷過多,不知皆暑火流注臟腑不能解,故先小腹痛,後及遍心腹,法宜六和湯清解之,或五苓散加香薷、木瓜、紫蘇、半夏之類利散之,自愈。若以為陰病生冷,而用熱藥熱物助之,不可救已。

舟車丸

  • 1.《成方切用》:「(河間仿仲景十棗例制此湯,治一切水濕,)治水腫水脹,形氣俱實。(腫脹者,水道壅遏也。形氣俱實者,口渴,面赤,氣粗,腹堅,大小便秘也。陽水先腫上體,肩背手膊,手三陽經。陰水先腫下體,腰腹脛胕,足三陰經。腫屬脾,脹屬肝,腫則陽氣猶行。如單脹而不腫者,名鼓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