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酒積」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酒積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疾病,多發於飲酒過量的人群。其主要症狀為飲酒後出現胸悶、腹脹、噯氣、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嚴重者可出現黃疸、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等。

酒積的病因主要與飲酒過量、飲酒不當有關。飲酒過量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消化不良、腹脹、噯氣等症狀。飲酒不當,如空腹飲酒、飲酒過快、飲酒過烈等,也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導致消化不良、腹脹、噯氣等症狀。

酒積的治療以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為主。常用中藥有茵陳、金錢草、白花蛇舌草、黃連、黃芩、大黃、木香、陳皮、半夏、茯苓、白朮等。

酒積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飲酒要適量,切勿過量。
  2. 飲酒前後要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護胃腸道。
  3. 飲酒時要慢慢喝,不要飲酒過快。
  4. 飲酒後不要立即睡覺,最好休息一會兒再睡。
  5. 有肝病、胃腸道疾病等慢性病的人,最好不要飲酒。

酒積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只要積極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恢復健康。但如果長期飲酒,不加以治療,酒積可能會導致肝硬化、肝癌等嚴重疾病。因此,飲酒要適量,切勿過量。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茵陳五苓散

  • 1.《古今名醫方論》:「羅東逸曰:傷寒之用五苓,允為太陽寒邪犯本,熱在膀胱,故以五苓利水瀉熱。然用桂枝者,所以宣邪而仍治太陽也。雜症之用五苓者,特以膀胱之虛,寒水為壅,茲必肉桂之厚以君之,而虛寒之氣始得運行宣泄。二症之用稍異,不可不辨。加茵陳為茵陳五苓散,治酒積黃癉。
  • 2.《內科摘要》:「茵陳五苓散,治酒積,分利其濕。
  • 3.《刪補頤生微論》:「_茵陳五苓散_,治酒積黃疸,小便不利。清熱去濕。
  • 4.《馮氏錦囊秘錄》:「治酒積黃疸,小便不利,清熱去濕。

烏梅丸

  • 1.《養生類要》:「治酒積消食積化痰飲神效
  • 2.《醫學綱目》:「〔世〕烏梅丸,治酒積神效。(方見積塊門。)
  • 3.《醫便》:「_烏梅丸_(百三十四),治酒積,消食積,化痰飲,神效。
  • 4.《濟陽綱目》:「_烏梅丸_,治酒積,消食化痰。

白朮散

  • 1.《黃帝素問宣明論方》:「_白朮散_,治傷寒雜病,一切吐瀉、煩渴、霍亂、虛損氣弱,保養衰老,及治酒積嘔噦。
  • 2.《醫方選要》:「白朮散,治傷寒、雜病,一切吐瀉,煩渴,霍亂,虛損氣弱,保養衰老,及治酒積嘔噦。
  • 3.《証治準繩‧類方》:「_白朮散_(《良方》),治傷寒雜病一切吐瀉煩渴,霍亂虛損氣弱,保養衰老,及治酒積嘔噦。
  • 4.《蘭臺軌範》:「_七味白朮散_,治一切吐瀉,煩渴,霍亂,虛損氣弱,保養衰老,及治酒積嘔噦。
  • 5.《濟陽綱目》:「_白朮散_,治傷寒雜病,一切吐瀉,煩渴霍亂,虛損氣弱,保養衰老,及治酒積嘔噦。
▼ 展開更多

二陳湯

  • 1.《考證病源》:「生冷停留與感寒,嘔吐清涎別藥看。藿香蘇葉升麻散,傷食還依消導方。痰厥之症來太急,膽星薑汁並竹瀝。若加枳實導痰湯,白芥子加無一失。大便泄瀉更如何,瀉澤豬苓白朮多。連草木通分利水,食積還當用保和。保和藥品萊楂曲,連翹些子母輕忽。酒積還當枳朮蒼,並用能醫下完穀。

清胃散

  • 1.《保嬰撮要》:「愚按:活人方云:喘者,肺氣盛而有餘,然氣盛當認作氣衰,有餘當認作不足。蓋肺氣盛者,肺中之火盛也,有餘者,肺中之邪有餘也,其脈右寸必浮而有力,右頰色赤,用前藥以瀉之。前症若乳母感冒風寒,肺經蘊熱,致兒為患,用參蘇飲。若乳母膏粱醇酒積熱,致兒是病,用清胃散。

附子瀉心湯

  • 1.《成方切用》:「當先解表,乃可攻痞。解表桂枝湯,攻裡大黃黃連瀉心湯。經又曰: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口渴而煩躁,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此有停飲故也。李東垣曰:酒積雜病,下之太過,亦作痞傷。蓋下多亡陰,陰者,脾胃水穀之陰也。胸中之氣,因虛下陷於心之分野,故致心下痞。

葛花解酲湯

  • 1.《女科撮要》:「_葛花解酲湯_,治酒積,上下分消其濕。
  • 2.《醫方集解》:「專治酒積,或嘔吐,或泄瀉,痞塞,頭痛,小便不利(酒,大熱有毒,又水之所釀成,故熱而兼濕,濕熱積於腸胃,故見諸證)。
  • 3.《成方切用》:「專治酒積,或嘔吐,或泄瀉,痞塞頭痛,小便不利。(酒熱而兼濕,濕熱積於腸胃,故見諸證。)
  • 4.《內科摘要》:「光祿柴黼庵,善飲,泄瀉,腹脹,吐痰,作嘔,口乾,此脾胃之氣虛,先用六君加神麯,痰嘔已止,再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瀉、脹亦愈。此症若濕熱壅滯,當用葛花解酲湯分消其濕,濕既去而瀉未已,須用六君加神麯,實脾土,化酒積。然雖為酒而作,實因脾土虛弱,不可專主濕熱。
  • 5.《凌臨靈方》:「如酒積者,葛花解酲湯主之。
▼ 展開更多

保和丸

  • 1.《不居集》:「_保和丸_,治食積、酒積。
  • 2.《保命歌括》:「如食積成塊者,宜阿魏膠丸,以白朮三錢,陳皮、茯苓各一錢,作湯使。痰積用清痰丸,食積用保和丸,酒積用東垣草豆蔻丸,氣積、熱積,木香檳榔丸,食積、冷積,感應丸。
  • 3.《證治匯補》:「保和丸(丹溪),治食積酒積。
  • 4.《濟陽綱目》:「_保和丸_,治食積酒積。
  • 5.《赤水玄珠》:「丹溪,保和丸,治食積酒積。
▼ 展開更多

參蘇飲

  • 1.《証治準繩‧雜病》:「為脾受肝制而急,故蟲不安,用粉蜜之甘緩以安之。有腎氣逆上攻心以致心痛,用生韭研汁,和五苓散為丸,空心茴香湯下。病人舊有酒積、食積、痰積在胃脘,一遇觸犯,便作疼痛,挾風寒,參蘇飲加薑、蔥。挾怒氣,二陳加青皮、香附、薑汁炒黃連。挾飲食,二陳加炒山梔、曲糵、草果、山楂。

當歸龍薈丸

  • 1.《孫文垣醫案》:「吳官詹少溪翁,原有酒積,且頻傷於怒,致右脅之火衝上作疼,耳鳴眩暈,大便艱澀,脈右寸關滑數,左弦,以當歸龍薈丸加牛膽南星治之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