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赤白帶下」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赤白帶下是中醫婦科常見病證,多因濕熱下注、脾腎虛損所致。臨床表現為帶下量多,色白或黃,質地黏稠,或伴有腰酸、白帶異味、外陰瘙癢等症狀。

中醫辨證

根據帶下的顏色、質地、氣味、伴隨症狀等,可將赤白帶下分為以下幾種證型:

  • 白帶清稀,色白如水,質地稀薄,無臭味,多見於脾腎虛弱者。
  • 白帶量多,色白如乳,質地黏稠,無臭味,多見於濕熱下注者。
  • 白帶色黃,質地黏稠,有臭味,多見於肝鬱化火者。
  • 白帶色黃,質地稀薄,有臭味,多見於脾胃濕熱者。
  • 白帶色黑,質地黏稠,有臭味,多見於氣血虧虛者。

中醫治療

赤白帶下在中醫治療上,以清熱利濕、養陰固精、補脾腎為主。常用方藥有:

  • 清熱利濕:如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二妙丸等。
  • 養陰固精:如歸脾湯、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等。
  • 補脾腎:如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八珍湯等。

預防保健

赤白帶下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 保持外陰清潔,勤換內褲。
  • 避免不潔性交。
  • 注意飲食調理,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緊張。

如果出現白帶異常,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四物湯

  • 1.《奇效良方》:「若赤白帶下,宜香桂六合湯。
  • 2.《濟陰綱目》:「_元戎四物湯_,治婦人赤白帶下,脈沉微腹痛,或陰中痛。
  • 3.《資生集》:「元戎四物湯,治婦人赤白帶下,脈沉微腹痛,或陰中痛。
  • 4.《一見能醫》:「赤白帶下桂附加,白芷丹皮蒿續誇;
  • 5.《山居四要》:「_四物湯_,治婦人胎前產後,血氣不足,四肢怠惰,乏力少氣,榮衛虛損,陰陽不和,乍寒乍熱,赤白帶下,腳膝疼痛,昏眩,經候不行,咳嗽,心煩,腹中疼痛,下虛冷乏,並皆治之。
▼ 展開更多

歸脾湯

  • 1.《一草亭目科全書》:「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臥少食,大便不調,或肢體重痛,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症。
  • 2.《刪補頤生微論》:「_歸脾湯_,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臥少食,大便不調,或肢體重痛,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症。

十全大補湯

  • 1.《經驗選秘》:「_赤白帶下_,帶久不止者,專以補虛為主,宜服十全大補湯去地黃,加陳皮、半夏、乾薑,分兩隨酌,煎服。亦有諸藥不效,年久不愈,乃濕熱也。

甘草湯

  • 1.《驗方新編》:「一痔漏,內則卷條插入,外則貼之。一婦人難產、逆生、胞衣不下,作丸熱酒送下七丸,立刻便產。產門、小腹煎甘草水瀕洗,不可服。一婦人赤白帶下,貼肚臍下及丹田,常服甘草湯。一血塊、痞疾、貼患處,體壯者服七丸即瀉出矣。一小兒驚風,作條塞鼻,並服七丸。一小兒諸般疳症貼肚臍,口疳貼牙床。

瓜蒂散

  • 1.《皇漢醫學》:「又曰:「赤白帶下,或如白物脂者,獨聖散主之。婦人有污濁水不止,亦同此方。」

大黃牡丹皮湯

  • 1.《皇漢醫學》:「又產後惡露不盡,過數日,寒熱交作,脈數急,小腹或腰髀痛劇者,將發癰之兆也。能審病機,可早以此方下之。已潰膿者,亦宜此方。治經水不調,赤白帶下,赤白痢疾,小腹凝結,小便赤澀,或有水氣者。」

升陽除濕湯

  • 1.《濟世全書》:「_升陽除濕湯_,治婦人諸虛百損,經水不調,赤白帶下。

固經丸

  • 1.《古今醫鑑》:「_固經丸_,治赤白帶下屬濕熱者。
  • 2.《古今醫鑒》:「_固經丸_,治赤白帶下屬濕熱者。

艾附暖宮丸

  • 1.《奇方類編》:「治赤白帶下虛寒之症。
  • 2.《醫燈續焰》:「_艾附暖宮丸_,治婦人經水不調,小腹時痛,赤白帶下,子宮寒冷。
  • 3.《萬病回春》:「_艾附暖宮丸_,治婦人經水不調,小腹時痛,赤白帶下,子宮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