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瀉痢」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瀉痢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症狀是腹瀉,大便稀薄,色黃或帶血,伴有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

瀉痢在中醫屬於「泄瀉」範疇,是由於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所致。脾胃主運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正常地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如果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就會導致水谷不化,形成大便稀薄、色黃或帶血。

此外,外感六淫、飲食不節、情志不遂等因素,也可能導致脾胃虛弱,從而引起瀉痢。

瀉痢的中醫證候主要包括:

  • 腹瀉:大便稀薄,色黃或帶血,量多,一日數次,或數日不止。
  • 腹痛:腹痛多位於左下腹,疼痛性質為隱痛、鈍痛或絞痛,可伴有腹脹。
  • 噁心、嘔吐:常見於急性瀉痢,多為清水樣或黃色液體。
  • 其他:如發熱、頭痛、全身乏力等。

瀉痢的治療,以健脾益氣、清熱利濕為主。常用中藥有白朮、茯苓、山藥、扁豆、薏苡仁、白果、陳皮、甘草等。

此外,飲食調理也非常重要,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麵條、白菜、菠菜、胡蘿蔔等。忌食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瀉痢是中醫古代疾病,但在現代社會仍然很常見。如果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甘草湯

  • 1.《聖濟總錄》:「上一十味,將米醋一碗,浸蓬莪朮芫花三稜一宿後焙乾,與五味同搗羅為末。入硇砂巴豆拌勻,醋煮麵糊和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三二丸,如要取轉,看虛實加減,生薑湯下,婦人血氣,醋湯下,小兒疳氣甘草湯下,男子膈氣龍腦湯下,瀉痢乾薑湯下。
  • 2.《聖濟總錄》:「上八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小腸膀胱氣痛,燒綿灰熱酒,陰陽二毒傷寒,甘草湯,瀉痢虛滑不止,腹內撮疼,煎艾湯,婦人赤白帶下,沒藥酒,脾胃虛弱,米穀不化,溫酒下,並食前服。
  • 3.《醫便》:「疹瘡已出,黃耆湯下。瘡出不痛,金銀花湯下。癍瘡未出,升麻湯下,芍藥亦可。瘡出腹脹,枳殼湯下。疹後瀉痢,甘草湯下。疹出瀉痢,白朮湯下。瘡出發冷,麻黃湯下。瘡出壯熱,大黃湯下。瘡出酷渴,人參湯下。瘡出不食,枳殼湯下。瘡出驚觸,青黛湯下。瘡出喘喝,黃連湯下。

平胃散

  • 1.《醫方論》:「人非脾胃無以養生。飲食不節,病即隨之。多食辛辣則火生,多食生冷則寒生,多食濃厚則痰濕俱生。於是為積聚,為脹滿,為瀉痢,種種俱見。平胃散乃治脾胃之聖劑,利濕化痞,消脹和中,兼治時疫瘴氣,燥而不烈,故為消導之首方
  • 2.《醫學實在易》:「_平胃散_,治脾胃不調,心腹痞滿,吞酸噯腐,瀉痢,瘴瘧,不服水土等症。

黃連湯

  • 1.《幼幼新書》:「咳嗽,桑白皮湯或杏仁湯。食症,神麯湯。吐逆,生薑湯。瀉痢,黃連湯。脾氣茶下心痛,蕪荑酒。打撲損,暖酒下。兒蛔咬心,冷水。妊娠氣衝心,安胎、酒下。兒腸頭出,甑帶灰水調。大小便不通,茶下、粥引。赤白帶下,赤蜀葵湯。腳痛履地不得,酒下。敗血不散,米飲;血刺,厚朴湯。
  • 2.《覺廬醫話錄存》:「譫語有燥屎,下利脈反滑,主以承氣湯。張潔古發調氣行血之論,創芍藥湯。皆以痢言,蓋痢病無不裡急後重,或血或膿。腹痛口渴者,與泄瀉之病原易分別,即濕傷血分之痢,口不渴,腹不痛,亦必裡急後重,小便短少而脈數。劉河間主以黃連湯,陸定圃嘗言其效,然則瀉痢兩證,其可混而莫別乎?

桂枝湯

  • 1.《醫學綱目》:「上為末,渴者涼水下,不渴溫水下,無時。如吐瀉不止,身無汗者,可與瀉痢門漿水散兼桂枝湯,又可與白朮湯。

五苓散

  • 1.《幼科發揮》:「瘧後與泄痢並作者。宜柴苓加檳榔烏梅主之。蓋小柴胡湯治瘧。五苓散治瀉痢。檳榔烏梅痢瘧必用之藥也。

胃苓湯

  • 1.《明醫指掌》:「脾胃中濕者,平胃散。脾胃中濕瀉痢者,胃苓湯。脾胃寒濕脾泄者,椒術養脾丸。脾濕身腫便澀,五苓散。虛者實脾散,實者十棗湯。

理中湯

  • 1.《幼科折衷》:「若頭額冷、手足涼、口氣冷、面色黯淡、瀉痢青白,是為陰症,宜與溫之,五積散、理中湯之類。重者四逆湯主之。夾驚者因驚之時而又感風邪,或因傷寒發熱,以致熱極生風,是熱乘於心。心主血脈,心神易動,為熱所乘,故發搐也,慎勿與治驚之劑,宜疏解之,王氏薄荷散、人參羌活散之類,甚者抱龍丸主之。

當歸芍藥散

  • 1.《竹林女科證治》:「產後瀉痢惡露不行,此瘀血滲入大腸瀉下青黑色,宜的奇散。若腹痛瀉痢,宜當歸芍藥散。若月內瀉痢,宜鴨子煎。若裡急後重,宜香連散加消導藥。若痢久不止,宜四君子湯加收斂藥。

小柴胡湯

  • 1.《濟世全書》:「_小柴胡湯_,治肝膽經症,寒熱往來,晡熱,潮熱,身熱,默默不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發熱,脅下作痛,甚者轉側不便,兩脅痞悶,或瀉痢咳嗽,或吐酸食苦水,皆用此藥主之。
  • 2.《赤水玄珠》:「_小柴胡湯_,治肝膽經症寒熱往來,晡熱、潮熱、身熱,默默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發熱,脅下作痛,甚者轉側不便,兩脅痞悶,或瀉痢咳嗽,或吐酸食、苦水,皆用此藥治之。
  • 3.《濟陽綱目》:「_小柴胡湯_,治瀉痢身熱,挾外感,不惡寒。

四逆湯

  • 1.《胎產指南》:「雖又有四肢逆冷瀉痢,症類傷寒陰症,又難用四逆湯,亦必用倍參生化湯,佐以炙姜,或附子一片,則可回陽止逆,又可以行參、歸之功矣。經云:脾,孤臟也,四旁,心、肝、肺、腎也。又云:身體勞苦傷於脾。又云:厥氣上行,滿脈去形。立二方分先後:

烏梅丸

  • 1.《醫學舉要》:「而溫瘧則借材於白虎,瀉痢諸證,烏梅丸為寒熱兼投之劑,而暴注下迫,則白頭翁、豬苓、豬膚、葛根、黃連、黃芩湯是也。至若白通、通脈、桃花等劑又治陰寒下利者矣。嘔吐諸證,小柴胡為表裡兼解之方。而虛陽上逆,則五苓散、竹葉石膏湯、黃芩半夏生薑湯是也。至若吳萸四逆理中等劑,又治中虛作嘔者矣。

黃耆建中湯

  • 1.《育嬰家秘》:「有因瀉痢後自汗者,宜黃耆建中湯加當歸、白朮主之。

黃芩湯

  • 1.《醫學舉要》:「而溫瘧則借材於白虎,瀉痢諸證,烏梅丸為寒熱兼投之劑,而暴注下迫,則白頭翁、豬苓、豬膚、葛根、黃連、黃芩湯是也。至若白通、通脈、桃花等劑又治陰寒下利者矣。嘔吐諸證,小柴胡為表裡兼解之方。而虛陽上逆,則五苓散、竹葉石膏湯、黃芩半夏生薑湯是也。至若吳萸四逆理中等劑,又治中虛作嘔者矣。
  • 2.《疹科類編》:「_黃芩湯_,疹前曾有瀉痢,先用清解之藥,至於疹後變為休息痢,治法不問赤白,若見裡急後重,晝夜無度,即用此方。

補中益氣湯

  • 1.《外科證治全書》:「又有瀉痢久而成此證者,紅腫作痛成膿,用補中益氣湯。
  • 2.《女科仙方》:「二、產後瀉痢色黃,乃脾土真氣虛損,宜服補中益氣湯,加木香、肉果。
  • 3.《邯鄲遺稿》:「若胎前氣血虛陷瀉痢,宜補中益氣湯。
  • 4.《胎產指南》:「二、產後瀉痢黃色,乃脾氣久虛,宜服補中益氣湯,加木香四分,肉果一個(制)。
  • 5.《簡明醫彀》:「_補中益氣湯_(方見虛損),治瀉痢、大病及產後。
▼ 展開更多

白朮散

  • 1.《萬病回春》:「_白朮散_,治吐瀉,或病後津液不足,口乾作渴,和胃生津,止瀉痢,將欲成慢驚風者。
  • 2.《古今醫鑑》:「_白朮散_,治吐瀉,或病後津液不足,口乾作渴,和胃生津,止瀉痢,將欲成慢驚風者。
  • 3.《古今醫鑒》:「_白朮散_,治吐瀉,或病後津液不足,口乾作渴,和胃生津,止瀉痢,將欲成慢驚風者。

六一散

  • 1.《大方脈》:「_六一散_,治傷寒中暑,表裡俱熱,煩躁口渴,小便不通,瀉痢熱瘧,霍亂吐瀉,下乳滑胎,解酒食毒,偏主石淋。
  • 2.《銀海指南》:「_六一散_(河間),治傷寒中暑,表裡俱熱,煩躁口渴,小便不通,瀉痢熱瘧,霍亂吐瀉,下乳滑胎,解酒熱毒,偏主石淋。
  • 3.《時病論》:「_六一散_,:治傷寒中暑,表裡俱熱,煩熱口渴,小便不通,瀉痢暑瘧,霍亂吐瀉。
  • 4.《醫方集解》:「治傷寒、中暑,表裡俱熱,煩躁口渴,小便不通;瀉痢,熱瘧,霍亂吐瀉。下乳,滑胎,解酒食毒,偏主石淋(暑熱皆陽邪,在表則發熱,在裡則瀉痢、霍亂、發瘧,在上則煩渴,在下則便秘或熱瀉。火氣煎灼,精結成石,則為石淋)。
  • 5.《成方切用》:「(河間),治傷寒中暑,表裡俱熱,煩躁口渴,小便不通,瀉痢熱瘧,霍亂吐瀉,下乳,滑胎,解酒熱毒,偏主石淋。(暑熱皆陽邪,在表則發熱,在裡則瀉痢霍亂,在上則煩渴,在下則便秘,或熱瀉。火氣煎灼,精結成石,則為石淋。)

六君子湯

  • 1.《絳雪丹書》:「○產後瀉痢日久,胃氣虛弱,完穀不化,宜溫補胃氣,用六君子湯加木香四分,肉果一枚,煎服。
  • 2.《絳雪丹書》:「一、產後胃氣虛弱,瀉痢,完穀不化,當溫[補]胃氣,宜六君子湯加木香四分,肉果一枚。
  • 3.《傅氏女科》:「瀉水多加澤瀉、木通各八分;腹痛加砂仁八分;渴加麥冬、五味子;寒瀉加黑姜一錢、木香四分;食積加神麯、麥芽消飯面;砂仁、山楂消肉食;產後瀉痢日久,胃氣虛弱,完穀不化,宜溫助胃氣,六君子湯加木香四分、肉果一個,制。
  • 4.《女科仙方》:「瀉水多加澤瀉、木通各八分,腹痛加砂仁八分,渴加麥冬、五味子,寒瀉加黑姜一錢、木香四分,食積加神麯、麥芽。產後瀉痢,日久胃氣虛弱,完穀不化,宜溫助胃氣,六君子湯加木香四分、肉果一個、制蓮子八枚(去心)、棗一枚。
  • 5.《胎產指南》:「_加減法_,:腹痛,加砂仁八分。渴,加麥冬二錢,五味子十粒。水瀉寒,加乾薑一錢,木香四分。食積黃色,加神麯二錢,麥芽二錢,以消麵食,砂仁二錢,山楂五粒,以消肉食。若瀉痢日久,胃氣虛弱,完穀不化,宜溫助胃氣,六君子湯加木香五分,制肉果一個。
▼ 展開更多

生化湯

  • 1.《寧坤秘笈》:「產後瀉痢已論立方,大率因初產氣血暴竭,必用生化湯加減,未曾論產後瀉痢,多由飲食傷脾而得,故重出。余意及治症十方。凡產必先服生化湯行塊痛止,可服後方。
  • 2.《胎產秘書》:「產後瀉痢,氣血暴虛,必用生化湯加減。然致病之由,雖系濕熱,多因飲食傷脾而起。故重申余意,另立十方於後。
  • 3.《驗方新編》:「產後瀉痢,氣血暴虛,必用生化湯加減。然致病之由,雖系濕熱,多由飲食傷脾而起,故重申余意,另立十方於後。

香蘇散

  • 1.《嬰童百問》:「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煎服。一方加黃連治瀉痢,一方加芎芷、香蘇散、治霍亂吐瀉,暑月感冒傷暑之症。

真人養臟湯

  • 1.《幼科切要》:「_真人養臟湯_,治瀉痢日久,赤白已盡,虛寒脫肛,亦治下痢赤白,臍腹疼痛,日久無度。
  • 2.《醫方集解》:「治瀉痢日久,赤白已盡,虛寒脫肛(肛門為大腸之使,大腸受熱、受寒,皆能脫肛。大腸者,傳導之官;腎者,作強之官。酒色過度,則腎虛而泄母氣;肺因以虛,大腸氣無所主,故脫肛。小兒血氣未壯,老人血氣已衰,皆易脫肛)。亦治下痢赤白,臍腹疼痛,日夜無度。
  • 3.《成方切用》:「(謙甫),治瀉痢日久,赤白已盡,虛寒脫肛。(肛門為大腸之使,大腸受熱受寒,皆能脫肛。大腸者,傳導之官。腎者,作強之官。酒色過度,則腎虛而泄母氣,肺因以虛,大腸氣無所主,故脫肛。小兒血氣未壯,老人血氣已衰,皆易脫肛。)亦治下痢赤白,臍腹疼痛,日夜無度。
  • 4.《嬰童類萃》:「_真人養臟湯_,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臍腹攪痛,裡急後重,瀉痢已久。
  • 5.《時病論》:「_真人養臟湯_,:治瀉痢日久,虛寒脫肛。
▼ 展開更多

右歸丸

  • 1.《成方切用》:「(景岳),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反胃噎膈,或欲寒畏冷,或臍腹疼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水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痛痹。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總之真陽不足者,必神疲氣怯。

五積散

  • 1.《幼科折衷》:「若頭額冷、手足涼、口氣冷、面色黯淡、瀉痢青白,是為陰症,宜與溫之,五積散、理中湯之類。重者四逆湯主之。夾驚者因驚之時而又感風邪,或因傷寒發熱,以致熱極生風,是熱乘於心。心主血脈,心神易動,為熱所乘,故發搐也,慎勿與治驚之劑,宜疏解之,王氏薄荷散、人參羌活散之類,甚者抱龍丸主之。
  • 2.《症因脈治》:「_五積散_,治寒積瀉痢。

保和丸

  • 1.《古今醫統大全》:「丹溪治一人,飲水過多,腹膨脹,瀉痢帶白,用蒼朮、白朮、滑石、厚朴、茯苓作湯,下保和丸而愈。
  • 2.《雜病治例》:「食:丹溪保和丸、脾積丸,見瀉痢例中。

甘露飲

  • 1.《外科正宗》:「咽腫咽疼定用清咽利膈散,斑紅斑紫豈逃化斑解毒湯。八味丸捐口乾妙藥,二神丸治脾泄奇方。香連丸為臟腑瀉痢通用,甘露飲治口齒腐爛相當。六和湯和脾止吐瀉,雙解散解表理內傷。逍遙散善治女人諸病,保元湯常扶赤子多傷。皮膚毛髮乾焦,蘆薈丸效應甚捷;咽喉口齒腫痛,冰硼散功實非常。
  • 2.《外科選要》:「元龜丹,攻結毒臭腐頑瘡。風熱生瘡通聖散,瘡瘍狂躁破棺丹。小柴胡湯、除客邪往來潮熱,大防風湯、攻腿膝寒濕為殃。咽腫咽疼,定用清咽利膈散。斑紅斑紫,豈逃化斑解毒湯。八味丸解口乾妙藥,二神丸治脾泄奇方。香連丸為臟腑瀉痢通用,甘露飲治口齒腐爛相當。六和湯和脾止吐瀉,雙解散解表裡內傷。
  • 3.《玉機微義》:「宣明桂苓甘露飲治濕熱內甚煩渴瀉痢小便澀大便急痛霍亂吐下頭痛口乾
  • 4.《瘍科捷徑》:「小柴胡湯,治客邪往來潮熱。大防風湯,攻腿膝寒濕為殃。咽腫咽疼,定用清咽利膈散。斑紅斑紫,豈逃化斑解毒湯。八味丸療口乾妙藥,二神丸治脾泄奇方。香連丸為臟腑瀉痢通用,甘露飲治口齒腐爛相當,六和湯補脾除瀉痢,雙解散解表裡內傷。逍遙散善治女人諸病,保元湯當扶赤子多傷。

六和湯

  • 1.《瘍科捷徑》:「小柴胡湯,治客邪往來潮熱。大防風湯,攻腿膝寒濕為殃。咽腫咽疼,定用清咽利膈散。斑紅斑紫,豈逃化斑解毒湯。八味丸療口乾妙藥,二神丸治脾泄奇方。香連丸為臟腑瀉痢通用,甘露飲治口齒腐爛相當,六和湯補脾除瀉痢,雙解散解表裡內傷。逍遙散善治女人諸病,保元湯當扶赤子多傷。

升麻葛根湯

  • 1.《疹科類編》:「一麻疹發熱之初,輕者以瀉白散合三味消毒散主之,重者以金沸草散主之。兼瀉痢者,合升麻葛根湯,以白芷代升麻用之,無不效者。即十分危症,守而勿失,終必獲濟。每見諸方皆苦寒辛涼發表之劑,不盡對症對經,恐有誅罰太過之失,用者詳之。

胃風湯

  • 1.《証治準繩‧雜病》:「瀉利後並過服通利藥,以致脾胃太弱而脹,專以補脾為主,若瀉痢未止,間用胃風湯。喘滿不得臥,虛者,人參生脈散之類。實者,葶藶湯之類。胸膈滿脹,一身面目盡浮,鼻塞咳逆,清涕流出,當用小青龍湯二三服,分利其經,卻進消脹藥。經久患泄瀉,晝夜不止,乃氣脫也。
  • 2.《醫辨》:「大病後,飲食失調,脾胃受傷,運化且難而生脹者,先以化滯調中湯,次以參苓白朮散。瀉利後,並過服通利藥,以致脾胃太弱而脹,專以補脾為主。若瀉痢未止,間用胃風湯。經久患泄瀉,晝夜不止,乃氣脫也,宜用益智子煎濃湯服,立愈。

雙解散

  • 1.《瘍科捷徑》:「小柴胡湯,治客邪往來潮熱。大防風湯,攻腿膝寒濕為殃。咽腫咽疼,定用清咽利膈散。斑紅斑紫,豈逃化斑解毒湯。八味丸療口乾妙藥,二神丸治脾泄奇方。香連丸為臟腑瀉痢通用,甘露飲治口齒腐爛相當,六和湯補脾除瀉痢,雙解散解表裡內傷。逍遙散善治女人諸病,保元湯當扶赤子多傷。

四神丸

  • 1.《萬氏家抄濟世良方》:「_四神丸_,治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或瀉痢腹痛等症。兼治腎泄,清晨溏泄一、二次,經年不止者。
  • 2.《萬病回春》:「_四神丸_,治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或瀉痢腹痛等症,兼治腎泄,清晨溏泄一二次,經年弗止者。

異功散

  • 1.《活幼心書》:「能除風寒濕痹,調和陰陽,滋養血氣,使豆瘡易出易斂,不致癢塌瀉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