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蟾丸

XIANG CH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0%
肝經 17%
肺經 9%
膽經 7%
大腸經 6%
心經 5%
腎經 4%
膀胱經 4%
小腸經 1%
三焦經 0%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膽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香蟾丸 」,主要成分是:三稜,蓬莪朮,青皮,陳皮,神麴,大麥,龍膽草,檳榔,胡黃連,川楝子,使君子,黃連,白朮,木香,蟾蜍, 主治功效是:

  • 小兒疳積:兒童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的慢性消化道疾病,症狀有腹痛、腹脹、食慾不振、消瘦等。
  • 食積:因飲食不節,積滯於腸胃,導致消化不良,出現腹痛、腹脹、噯氣、噁心等症狀。
  • 蟲積:因寄生蟲感染腸胃,導致腹痛、腹脹、消瘦、便血等症狀。
  • 肉積:因飲食不節,積滯於腸胃,導致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 腹脹:腹部脹滿,多由消化不良、腸胃積滯、氣滯血瘀等原因引起。 三稜性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蓬莪朮性苦、辛,溫,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理氣、消積、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大麥具有健脾胃、利水滲濕、生津止渴、消食化積、補氣、和胃消食、清熱解渴、止汗固表等多種功效。 龍膽草性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胡黃連具有傳統代功效,包括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燥濕和清熱利濕。 川楝子性苦、寒,入肝、脾、大腸經,能驅蟲、殺蟲、止痛,常與檳榔、使君子等同用。 使君子為傳統中藥,具有多種功效。它能夠驅蟲殺蟲、健脾胃、消食化積等。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蟾蜍味甘、性微寒,有毒,入肺、脾二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消腫及驅蟲殺蟲的功效。

總結:香蟾丸是以三稜、蓬莪朮、青皮、陳皮、神麴、大麥、龍膽草、檳榔、胡黃連、川楝子、使君子、黃連、白朮、木香、蟾蜍為主要成分的複方中藥方劑。具有消食化積、驅蟲殺蟲、清熱化痰、活血化瘀、利水滲濕等功效。常因兒童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的慢性消化道疾病,症狀有腹痛、腹脹、食慾不振、消瘦等而使用,同時,也可以用來治療因飲食不節、積滯於腸胃,導致消化不良的食積、蟲積、肉積、腹脹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三稜(炮)5錢,蓬朮(炮)5錢,青皮5錢,陳皮5錢,神曲(炒)5錢,麥糵(炒)5錢,龍膽草5錢,檳榔5錢,胡黃連4錢,川楝子4錢,使君子4錢,川連4錢,白朮1兩,木香2錢,乾蟾5個。
上為末,將蟾醋煮爛搗、再以醋糊為丸,如粟米大。
每服20丸,米飲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三稜、蓬莪朮、青皮、陳皮、神麴、大麥、龍膽草、檳榔、胡黃連、川楝子、使君子、黃連、白朮、木香、蟾蜍等組成。三稜、蓬莪朮、青皮、陳皮、神麴、大麥、龍膽草、檳榔、胡黃連、川楝子、使君子、黃連、白朮、木香均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痛的功效。蟾蜍有毒,但其毒性可以通過炮製的方法去除,並且蟾蜍具有攻毒散結、消積化痰的功效。因此,本方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兒疳積、食積、蟲積、肉積,腹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疳積

相同名稱方劑


香蟾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二。 組成:鱉甲(去裙襕,醋炙黃)1兩,蝦蟆(炙黃)1兩,訶子(炮,取肉)1兩,木香1兩,蘆薈(研)半兩,鐵粉(研)半兩,雄黃(研飛),胡黃連半兩,麝香2分(研)。 主治:小兒諸疳。

香蟾丸, 出處:《幼科發揮》卷三。 組成:木香1兩,人參1兩,黃耆1兩,當歸1兩,桔梗1兩,三棱1兩,莪朮1兩,鱉甲1兩,綠礬1兩,枳實1兩,使君子1兩,楝根皮1兩,訶子1兩,乾蟾7錢5分,黃連1兩。 主治:小兒癖積。

香蟾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二。 組成:乾蟾3個(酥炙焦黃),五靈脂(去沙石)2兩,蟬殼(去土)半兩,雄黃半兩(研飛),訶子肉半兩,母丁香半兩,胡黃連1兩,黃連(去須)1兩,使君子仁1兩,青黛1分。 主治:小兒諸疳。

香蟾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二。 組成:大蟾1隻(去腸肚,好醋浸3日,焙焦乾),蕪荑(去皮)1分,黃連(去須)1分,甘草1分(炙),夜明沙半合(用粳米100粒,同炒至焦黃,去米),使君子(去殼)1分,麝香1字(研)。 主治:小兒諸疳。

香蟾丸, 出處:《丹溪治法心要》卷八。 組成:三棱(炮)5錢,蓬朮(炮)5錢,青皮5錢,陳皮5錢,神曲(炒)5錢,麥糵(炒)5錢,龍膽草5錢,檳榔5錢,胡黃連4錢,川楝子4錢,使君子4錢,川連4錢,白朮1兩,木香2錢,乾蟾5個。 主治:小兒疳積、食積、蟲積、肉積,腹脹。

香蟾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組成:乾蟾1枚(炙焦),麝香(研)半錢,胡黃連半兩,丹砂(研)1分,牛黃(研)1分,蛇蛻(燒灰)1分,雄黃(研)1分,天竺黃(研)1分,熊膽(研)1分,蟬蛻(炙)1分,天仙子半合(水浸出芽子爲度,焙乾,爲細末),肉豆蔻1枚(去殼)。 主治:小兒疳氣,面黃肌瘦,發熱多困,好吃泥土,撏眉咬甲,時好伏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