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腸丸

DI CH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鳴錄》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大腸經 16%
心經 13%
胃經 13%
脾經 12%
肝經 10%
三焦經 3%
腎經 3%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滌腸丸]

組成

  •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川貝母:性微寒,味苦,歸肺經,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 冬瓜子:性寒,味甘,歸肺、脾經,利水滲濕、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解毒、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安神。
  • 乳香:性溫,味辛、苦,歸脾、肝、腎經,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
  • 枳殼:性寒,味苦、辛,歸肺、大腸經,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瓜蔞:性寒,味甘、鹹,歸肺、胃經,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

主治功效

大小腸癰,二便帶膿;兼治肺、肝、胃等內部癰。

藥理作用

  • 甘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止咳、祛痰、平喘、鎮靜、解痙、利尿、緩瀉等作用。
  • 川貝母: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炎、鎮靜、安神等作用。
  • 冬瓜子:具有利尿、消腫、清熱、化痰、止咳、潤肺等作用。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抗炎、增強免疫力等作用。
  • 白僵蠶: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作用。
  • 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作用。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緩瀉等作用。
  • 瓜蔞:具有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等作用。

臨牀應用

  • 滌腸丸主要用於治療大小腸癰,二便帶膿;兼治肺、肝、胃等內部癰。
  • 滌腸丸也可用於治療瘡癤、疔瘡、腫毒、膿腫等症。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 小兒酌減。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總結

滌腸丸是一種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大小腸癰,二便帶膿;兼治肺、肝、胃等內部癰。

傳統服藥法


冬瓜子2兩,土貝母2兩,甘草1兩5錢,黃耆1兩,栝樓1兩,枳殼1兩,僵蠶(制)1兩,肥皂(炒)1兩,炙甲片5錢,牛黃3錢,乳香(炙)7錢。
上為末,水法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錢,開水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滌腸丸由冬瓜子、川貝母、甘草、黃耆、瓜蔞、枳殼、白僵蠶、肥皂莢、牛黃、乳香等中藥組成。其中,冬瓜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川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瓜蔞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枳殼具有行氣破結、消積化滯的功效;白僵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肥皂莢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功效;乳香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滌腸丸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滌腸丸, 出處:《雞鳴錄》。 組成:冬瓜子2兩,土貝母2兩,甘草1兩5錢,黃耆1兩,栝樓1兩,枳殼1兩,僵蠶(制)1兩,肥皂(炒)1兩,炙甲片5錢,牛黃3錢,乳香(炙)7錢。 主治:大小腸癰,二便下膿;兼治肺、肝、胃諸內癰。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