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毒清表湯

HUA DU QING BI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活幼至寶》卷終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19%
心經 10%
肝經 9%
脾經 8%
腎經 7%
膽經 6%
膀胱經 5%
大腸經 4%
小腸經 3%
三焦經 2%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化毒清表湯

成分及功效介紹:

  1.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透疹、止血。
  2. 薄荷:

    • 性味:辛涼
    • 歸經:肺、肝經
    • 功效: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
  3. 地骨皮:

    • 性味:寒甘
    • 歸經:肺、肝經
    • 功效: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4. 防風:

    • 性味:溫、微苦
    • 歸經:肺、脾、膀胱經
    • 功效: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5. 葛根:

    • 性味:甘、涼
    • 歸經:脾、胃、肺經
    • 功效: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清熱解毒。
  6. 黃連:

    • 性味:苦、寒
    • 歸經:脾、胃、大腸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止血、斂瘡。
  7. 黃芩:

    • 性味:苦、寒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8. 桔梗:

    • 性味:微寒、甘辛
    • 歸經:肺、胃經
    •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9. 連翹:

    • 性味:微寒、苦
    • 歸經:心、肝、膽經
    • 功效: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10. 木通:

  • 性味:寒、甘
  • 歸經:腎經
  • 功效: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1. 牛蒡子:

    • 性味:涼、辛、苦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2. 前胡:

    • 性味:辛、苦、微寒
    • 歸經:肺、氣、胃經
    • 功效: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3. 天花粉:

    • 性味:甘、寒
    • 歸經:肺、胃經
    • 功效: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滋陰潤燥、清熱解毒。
  4. 玄參:

    • 性味:寒、苦、甘
    • 歸經:肺、胃經
    •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潤燥,增強血管張力、降低血管滲透性,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促進肝臟解毒酶的活性,促進代謝和排泄有害物質,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
  5. 知母:

    • 性味:寒、苦
    • 歸經:肺、胃、大腸經
    • 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對各種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均有較強抗菌作用。
  6. 梔子:

    • 性味:寒
    • 歸經:肝、心、肺經
    •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破瘀、降壓。

主治功效:

  • 痧已見形1-2日者:痧疹已經出現1-2天的患者。
  • 麻紅腫太甚,一齊湧出者:麻疹、風疹、水痘等出疹性疾病,皮疹出現後,伴有嚴重的發熱、紅腫和瘙癢等症狀,且皮疹在短時間內大量湧出。

總結:

化毒清表湯由牛蒡子、連翹、天花粉、地骨皮、黃連、黃芩、梔子、知母、葛根、玄參、桔梗、前胡、木通、甘草、薄荷、防風組成,具有清熱、解表、透疹、排膿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溫病初起、發熱、頭痛、咳嗽、咽痛、口渴、便祕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牛蒡子(制)8分,連翹8分,天花粉8分,地骨皮8分,黃連8分,黃芩8分,山梔(炒)8分,知母8分,乾葛8分,元參8分,桔梗6分,前胡6分,木通6分,甘草3分,薄荷3分,防風3分。
口渴,加麥冬(去心)1錢,石膏(煨,研)2錢;大便澀,加酒炒大黃1錢2分。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牛蒡子、連翹、天花粉、地骨皮、黃連、黃芩、梔子、知母、葛根、玄參、桔梗、前胡、木通、甘草、薄荷、防風等組成。牛蒡子、連翹、天花粉、地骨皮、黃連、黃芩、梔子、知母、葛根、玄參、桔梗、前胡、木通、甘草均具有清熱解毒、透表散邪的功效。薄荷、防風具有疏風散熱、透表解表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透表散邪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痧已見形1-2日者,麻紅腫太甚,一齊湧出者。若患者出現發熱、頭痛、身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蕁麻疹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化毒清表湯, 出處:《金鑑》卷五十九。 組成:葛根、薄荷葉、地骨皮、牛蒡子(炒,研)、連翹(去心)、防風、黃芩、黃連、玄參、生知母、木通、生甘草、桔梗。 主治:毒熱壅遏,麻疹已發而身仍大熱者。

化毒清表湯, 出處:《痘疹活幼至寶》卷終。 組成:牛蒡子(制)8分,連翹8分,天花粉8分,地骨皮8分,黃連8分,黃芩8分,山梔(炒)8分,知母8分,乾葛8分,元參8分,桔梗6分,前胡6分,木通6分,甘草3分,薄荷3分,防風3分。 主治:痧已見形1-2日者。麻紅腫太甚,一齊湧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