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制茱楝香殼丹

SI ZHI ZHU LIAN XIANG KE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9%
胃經 11%
腎經 10%
心經 9%
肺經 9%
大腸經 8%
膀胱經 5%
膽經 3%
三焦經 1%
小腸經 0%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四制茱楝香殼丹

整體功效: 溫腎散寒,行氣止痛。

主治: 腎經虛寒,下元虛冷,小腸疝氣,陽事衰敗。

本方由吳茱萸、澤瀉、川楝子、枳殼、木香、陳皮、青皮、茴香、石菖蒲、檳榔、三稜、桃仁、萆薢、莪朮、肉桂、茯苓、乳香、荔枝核等十八味中藥組成。具有溫腎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主治腎經虛寒、下元虛冷、小腸疝氣、陽事衰敗等症。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本草綱目》
  • 《中醫學大辭典》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1兩(分作4份,1份裝帶尿豬尿胞,酒浸者;1份醋浸;1份童子小便浸;1份鹽炒),澤瀉4兩,川楝子49個(巴豆20個炒黃,去巴豆),枳殼3兩(去瓤,炒),木香3兩,陳皮3兩,青皮3兩,茴香3兩(鹽炒),石菖蒲3兩(炒),檳榔3兩,三稜3兩(煨),桃仁3兩(去皮,炒),萆薢3兩,蓬莪朮3兩(煨),官桂3兩,白茯苓3兩,乳香3兩(別研),荔枝核49枚。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鹽湯或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吳茱萸、澤瀉、川楝子、枳殼、木香、陳皮、青皮、茴香、石菖蒲、檳榔、三稜、桃仁、萆薢、莪朮、肉桂、茯苓、乳香、荔枝核等十八味中藥均具有溫腎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其中,吳茱萸、川楝子、枳殼、木香、陳皮、青皮、茴香、石菖蒲、檳榔、三稜、桃仁、萆薢、莪朮、肉桂、茯苓等十三味中藥具有溫腎散寒的功效;乳香、荔枝核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腎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經虛寒、下元虛冷、小腸疝氣、陽事衰敗等症。但本方中含有吳茱萸、川楝子、枳殼、木香、陳皮、青皮、茴香、石菖蒲、檳榔、三稜、桃仁、萆薢、莪朮、肉桂、茯苓等十三味中藥,其中吳茱萸、川楝子、枳殼、木香、陳皮、青皮、茴香、石菖蒲、檳榔、三稜、桃仁、萆薢、莪朮、肉桂等十三味中藥均有辛溫燥烈之性,因此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便秘等症狀。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四制茱楝香殼丹,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八引《德生堂方》。 組成:吳茱萸1兩(分作4份,1份裝帶尿豬尿胞,酒浸者;1份醋浸;1份童子小便浸;1份鹽炒),澤瀉4兩,川楝子49個(巴豆20個炒黃,去巴豆),枳殼3兩(去瓤,炒),木香3兩,陳皮3兩,青皮3兩,茴香3兩(鹽炒),石菖蒲3兩(炒),檳榔3兩,三棱3兩(煨),桃仁3兩(去皮,炒),萆薢3兩,蓬莪朮3兩(煨),官桂3兩,白茯苓3兩,乳香3兩(别研),荔枝核49枚。 主治:腎經虛寒,下元虛冷,小腸疝氣,陽事衰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