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應膏

SI YI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脾經 14%
肺經 14%
大腸經 14%
心經 7%
小腸經 7%
心包經 7%
三焦經 7%
肝經 7%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四應膏」

中藥方劑「四應膏」由桐油、蜂蠟、石膏和大黃四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主治功效

  • **臁瘡:**又稱「臁瘡」,是一種好發於小腿部位的皮膚潰瘍。通常是由於慢性靜脈功能不良、動脈粥樣硬化或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症狀包括小腿疼痛、腫脹、皮膚發紅和潰瘍形成。
  • **裙褊:**又稱「陰囊濕疹」,是一種發於陰囊部位的皮膚病。症狀包括陰囊皮膚發紅、發癢和脫屑。
  • **杖瘡:**又稱「柺杖瘡」,是一種由柺杖引起的皮膚損傷。通常發生在使用柺杖的人的手或前臂上。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腫脹和疼痛。
  • **松皮爛:**又稱「灰指甲」,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指甲疾病。症狀包括指甲變色、增厚和碎裂。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它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此外,石膏還能化腐生肌,用於治療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不過,使用石膏應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總結

中藥方劑「四應膏」由桐油、蜂蠟、石膏和大黃四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臁瘡、裙褊、杖瘡和松皮爛等皮膚疾病。

傳統服藥法


桐油2兩,黃蠟7錢,煅石膏7錢,生大黃7錢。
先以桐油,黃蠟煎化,入石膏、大黃,攪勻開膏。
每用此膏1日1換,不用水洗,不見風處貼;如膿水於及肉滿,再不必換藥,上用原膏貼老皮;若四弦作癢,用生薑自然汁或搽癢處,或入膏藥;如臁瘡,用薑、蔥煎湯洗後方貼。

方劑組成解釋


桐油、蜂蠟、石膏均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大黃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本方以桐油、蜂蠟、石膏為主藥,大黃為輔藥,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四應膏, 出處:《外科百效》卷一。 組成:桐油2兩,黃蠟7錢,煅石膏7錢,生大黃7錢。 主治:臁瘡、裙褊、杖瘡、松皮爛等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