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石子散

WEI SHI Z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心經 12%
腎經 12%
脾經 10%
肺經 10%
胃經 10%
膀胱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膽經 5%
大腸經 5%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煨石子散」是一味中藥方劑,由黃耆、白蒺藜、巴戟天、花椒、白附子、茴香、川芎、木香等多種藥材組成。具有溫腎壯陽、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等功效,主要用於腎臟風濕,向上攻,向下注,引起腳膝腫痛的治療。

黃耆甘溫,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白蒺藜辛溫,祛風除濕,止咳化痰。巴戟天甘溫,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花椒辛溫,溫中散寒,止痛殺蟲。白附子辛溫,溫經散寒,化痰止咳。茴香辛溫,溫裡散寒,行氣止痛。川芎辛溫,活血化瘀,祛風止痛。木香辛溫,溫中止瀉,行氣止痛。

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服用本方劑前應諮詢醫師,依據個人體質調整用量和服用時間。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慎用本方劑。
  3.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寒涼食物。
  4.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飲酒。
  5. 如服用本方劑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服用並諮詢醫師。

總結:「煨石子散」是一味溫腎壯陽、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腎臟風濕,向上攻,向下注,引起腳膝腫痛的治療。使用時應注意相關事項,以確保用藥安全和有效。

傳統服藥法


黃耆、白蒺藜(炒)、巴戟天(去心)、川椒(炒)、白附子、茴香、川芎、木香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用豬腰子1對,去筋,摻藥1錢半,鹽半錢,用濕紙裹煨熟為度,空心以溫酒或米飲嚼下。

方劑組成解釋


煨石子散由黃耆、白蒺藜、巴戟天、花椒、白附子、茴香、川芎、木香等八味中藥組成。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白蒺藜具有補腎祛風、強筋壯骨的功效;巴戟天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的功效;花椒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白附子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消腫的功效;茴香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止痛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腎祛風、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臟風。
  • 本方中的黃耆、白蒺藜、巴戟天、花椒、白附子、茴香、川芎、木香等中藥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煨石子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二引《博濟》。 組成:黃耆、白蒺藜(炒)、巴戟天(去心)、川椒(炒)、白附子、茴香、川芎、木香各等分。 主治:腎臟風。上攻下注,腳膝腫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