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煎丸

BIN LANG JI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3%
脾經 22%
大腸經 14%
肝經 14%
肺經 9%
腎經 6%
心經 3%
三焦經 2%
膽經 2%
小腸經 1%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痃癖氣及兩脅積聚,並婦人血刺疼痛


痃癖:痃痺,肌肉關節痠痛乏力。 氣:中醫指體內正氣,包括營氣、衛氣等。 積聚:指臟腑經絡中阻塞不通的病理產物。 兩脅:胸部兩側。 婦人血刺疼痛:婦女月經不調,小腹疼痛,痛如針刺。

中藥方劑「檳榔煎丸」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白酒:活血行氣、祛風散寒、溫中散寒、通絡止痛。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止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健脾胃、補血養肝、消食開胃、收斂止血和解毒。
  • 三稜: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
  • 硫磺: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
  • 巴豆: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白荳蔻: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
  •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高良薑:溫裡溫中、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
  •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胡椒:溫裡溫中、補陽、解毒、降氣、溫中散寒、下氣消痰。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乾漆:補腎壯陽、活血化瘀、止血、殺蟲止癢、消腫止痛、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活血通經、補氣血、強筋骨。
  • 草荳蔻: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

總結

中藥方劑「檳榔煎丸」,具有補氣血、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止血止痛之功效,可治療痃癖氣及兩脅積聚,並婦人血刺疼痛。

方劑組成解釋


檳榔性辛、苦、溫,入肝、胃、大腸經,有行氣破積、消腫止痛的功效。本方以檳榔為君藥,配伍木香、白豆蔻、肉豆蔻、肉桂、橘皮、高良薑、訶子、白朮、胡椒、當歸、乾漆、草豆蔻等,共奏行氣破積、消腫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疥癬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檳榔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組成:檳榔(銼)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枳殼(去瓤,麸炒)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白牽牛(略炒)半兩,黑牽牛(略炒)半兩。 主治:風毒瘡疥,一切風壅。

檳榔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組成:檳榔3兩(銼,搗爲末,酒1升熬成膏),吳茱萸(爲末,醋1升熬成膏)1兩,京三棱(爲末,醋半升熬成膏)1兩,硫黃1兩,巴豆1兩(去皮,以絹袋子盛,用水5升與硫黃同煮及1升將硫黃與巴豆同研),木香1兩,白豆蔻(去皮)1兩,肉豆蔻(去殼)1兩,桂(去粗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高良薑1兩,蓽撥1兩,訶黎勒皮1兩,白朮1兩,胡椒1分,當歸(切,焙)半兩,乾漆(炒煙出)半兩,草豆蔻(去皮)1兩。 主治:痃癖氣及兩脅積聚,並婦人血刺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