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點湯

BAO HE DI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胃經 23%
脾經 15%
肝經 15%
心經 7%
腎經 7%
肺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薄荷點湯」闡述

「薄荷點湯」為中醫經典方劑,主治風氣鬱結在咽喉而使其機能不暢,痰液積聚在體內引起煩渴,睏倦昏沉,或發作潮熱,以及一切由風痰引起的皮膚瘡疥等病症。其方劑組成如下:

  •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其藥用部位為薄荷的乾燥地上部分,味辛、涼,具有芳香氣味,能疏散風熱、清利咽喉。

  •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其藥用部位為天花粉的乾燥塊根,味甘、微苦,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渴的功效。

  •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其藥用部位為荊芥的乾燥地上部分,味辛、微苦,具有芳香氣味,能疏散風寒、祛風除濕。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其藥用部位為甘草的乾燥根莖,味甘、微苦,具有芳香氣味,能補益氣血、緩解疼痛。

  •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其藥用部位為砂仁的乾燥成熟果實,味辛、微苦,具有芳香氣味,能燥濕健脾、溫中止瀉。

「薄荷點湯」五味合用,相輔相成,具有疏風清熱、化痰止咳、利咽消腫的功效。適用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皮膚瘡疥等症。

「薄荷點湯」的用法用量為:將薄荷、天花粉、荊芥、甘草、砂仁各取適量,加水煎煮,取汁服用。一般每日一劑,早晚分服。

「薄荷點湯」在服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忌食辛辣、油膩、生冷、刺激性食物。
  • 服用期間應避免飲酒。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慎用。
  • 兒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薄荷點湯」為中醫經典方劑,具有疏風清熱、化痰止咳、利咽消腫的功效。適用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皮膚瘡疥等症。服用時應注意上述注意事項。

傳統服藥法


薄荷葉10兩,瓜蔞根1兩(生用),荊芥穗(生用)4兩,甘草5兩1分(生用),砂仁3兩(生用)。
上為細末。
每四兩藥末入霜梅末1兩,研勻,以瓷器貯。每服1錢,清茶點吃。

方劑組成解釋


薄荷性味辛涼,具有疏風清熱、利咽解毒的功效。天花粉性味甘寒,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荊芥性味辛溫,具有疏風解表、透疹的功效。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砂仁性味辛溫,具有化痰行氣、溫中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薄荷點湯性味辛涼,不宜長期服用。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疥癬腹瀉口乾口渴多痰頭昏精神不佳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薄荷點湯,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六。 組成:薄荷葉10兩,瓜蔞根1兩(生用),荊芥穗(生用)4兩,甘草5兩1分(生用),砂仁3兩(生用)。 主治:風壅咽喉不利,痰實煩渴,困倦頭昏,或發潮熱,及一切風痰瘡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