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雲遮翳丸

BO YUN ZHE Y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眼科全書》卷六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肺經 18%
腎經 12%
胃經 10%
脾經 8%
心經 7%
膀胱經 6%
膽經 4%
大腸經 4%
心包經 2%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撥雲遮翳丸」

撥雲遮翳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散結、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翳膜遮睛、內障等眼科疾病。

撥雲遮翳丸的成分包括: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青葙子:補血養肝、清熱瀉火、散風熱、退翳。
  • 車前子: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
  • 石決明:平肝息風、清肝明目、利水消腫。
  • 地骨皮: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沙苑子: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
  • 石南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
  • 谷精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
  • 密蒙花: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薄荷: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
  • 木賊:散風熱、發汗解表、退翳、止血、透疹。
  •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
  • 瓜簍子:清肺熱利咽、通便、止咳化痰。
  • 烏藥: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
  • 蟬蛻: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
  • 石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石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撥雲遮翳丸的用法用量為: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撥雲遮翳丸的禁忌症為:孕婦禁用,脾胃虛弱、腹瀉者慎用。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川芎1兩,羌活1兩,青葙子1兩,車前子1兩,石決明(煅)1兩,地骨皮1兩,黃連1兩,蒺藜1兩,知母1兩,枳殼1兩,蔓荊子7錢,石南藤7錢,谷精草7錢,密蒙花7錢,荊芥7錢,薄荷7錢,木賊6錢,菊花6錢,瓜蔞子6錢,烏藥6錢,甘草4錢,川椒4錢,蟬蛻3錢,石燕3錢,石蟹3錢。
消膜。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丸,食後滾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石決明、地骨皮、黃連、知母等清熱涼血、明目退翳藥物為主,配以當歸、川芎、羌活、青葙子、車前子等疏風清熱、活血通絡藥物,以增強清熱明目、退翳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撥雲遮翳丸, 出處:《眼科全書》卷六。 組成: 撥雲遮翳丸(《眼科全書》卷六。)出處:《眼科全書》卷六。組成:當歸1兩,川芎1兩,羌活1兩,青葙子1兩,車前子1兩,石決明(煅)1兩,地骨皮1兩,黃連1兩,蒺藜1兩,知母1兩,枳殼1兩,蔓荊子7錢,石南藤7錢,谷精草7錢,密蒙花7錢,荊芥7錢,薄荷7錢,木賊6錢,菊花6錢,瓜蔞子6錢,烏藥6錢,甘草4錢,川椒4錢,蟬蛻3錢,石燕3錢,石蟹3錢。主治:消膜。 。 主治:消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