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建中加當歸湯

HUANG QI JIAN ZHONG JIA DANG GU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八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脾經 18%
肺經 16%
腎經 11%
肝經 11%
三焦經 7%
大腸經 7%
膀胱經 4%
胃經 4%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是一種中藥湯劑,主要用於治療傷寒。方劑組成包括:黃耆、當歸、白芍、桂枝、甘草。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方劑主治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主治傷寒,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口乾舌燥,脈象浮數而無力,尺脈以下沉遲而弱,不能表散發汗。

方劑用法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通常以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服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服藥前應先將藥材洗淨,切碎。
  • 將藥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煎煮至藥液濃縮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
  • 將藥液濾出,待溫熱後服用。

方劑禁忌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不宜與以下藥物同服:

  • 麻黃:麻黃有發汗解表的作用,與黃耆建中加當歸湯同服可能會導致發汗過多,出現脫水等不良反應。
  • 石膏:石膏有清熱瀉火的作用,與黃耆建中加當歸湯同服可能會導致藥效減弱。
  • 黃連:黃連有清熱燥濕的作用,與黃耆建中加當歸湯同服可能會導致腸胃不適等不良反應。

總結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是一種中藥湯劑,主要用於治療傷寒。方劑組成包括:黃耆、當歸、白芍、桂枝、甘草。服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先將藥材洗淨,切碎;將藥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煎煮至藥液濃縮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將藥液濾出,待溫熱後服用。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半(蜜炙),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1兩半,白芍藥3兩,桂枝1兩1分(去粗皮,不見火),甘草1兩(炙)。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加生薑3片,大棗1個,水1盞半,同煎至8分,去滓,取7分清汁,日3次,夜2次。尺脈尚遲,再作1劑。
傷寒:昔有鄉人丘生者,病傷寒,予為診視,發熱頭疼煩渴。脈雖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予曰,雖屬麻黃證,而尺遲弱,仲景雲,尺中遲者,榮氣不足,血氣微少,未可發汗,予於建中湯加當歸黃耆令飲,翌日脈尚爾,其家煎迫,日夜督發汗藥,言幾不遜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調榮而巳,至五日尺部方應,遂投麻黃湯,啜第二服,發狂,須臾稍定,略睡巳得汗矣,信知此事是難是難。
黃耆建中湯、黃耆湯(《普濟方》卷二三四)。

方劑組成解釋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舉陷。
  • 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桂枝:溫經通脈,發汗解肌。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和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表邪未解、氣血不足的情況下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 出處:《本事》卷八。 組成:黃耆1兩半(蜜炙),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1兩半,白芍藥3兩,桂枝1兩1分(去粗皮,不見火),甘草1兩(炙)。 主治:傷寒。發熱,頭疼,煩渴,脈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未可表散發汗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