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濕丸

SHENG S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胃經 22%
脾經 16%
肺經 13%
大腸經 10%
膀胱經 5%
腎經 4%
心經 2%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勝濕丸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芍: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蒼朮: 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地榆: 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地榆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乾薑: 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滑石: 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主治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等症狀,以及濕疹、痱子等症狀。內服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治療小便不利、淋滴澀痛等症狀,也可配茯苓、薏米、車前子等同用,治療濕熱引起的水瀉。外用可治療濕疹、痱子等症狀。

枳殼: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總結:

勝濕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蒼朮、白芍、滑石、椿皮、乾薑、地榆、枳殼、甘草等。它具有清熱利濕、健脾益氣、止瀉止痢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赤白帶下。

傳統服藥法


蒼朮(鹽炒)1兩,白芍藥1兩,滑石(炒)1兩,椿根皮(炒)1兩,乾薑(煨)2錢,地榆5錢,枳殼(炒)3錢,甘草3錢。
上為末,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米飲送下100丸。

方劑組成解釋


蒼朮、白芍、滑石、椿皮、乾薑、地榆、枳殼、甘草均具有清熱利濕、止帶的作用。其中,蒼朮、白芍、滑石、椿皮清熱利濕作用較強,乾薑、地榆、枳殼、甘草清熱利濕作用較弱,但能協助蒼朮、白芍、滑石、椿皮發揮清熱利濕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若帶下量多、色黃、質稠,伴有小便短赤、尿急、尿痛等症,可加減黃柏、金銀花、蒲公英等清熱利濕、消炎解毒之品。若帶下量少、色白、質稀,伴有腰骶酸痛、下腹墜脹等症,可加減當歸、川芎、白朮等補血活血、健脾益氣之品。

相關疾病


停經後月經又來白帶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勝濕丸, 出處:《濟陰綱目》卷三。 組成:蒼朮(鹽炒)1兩,白芍藥1兩,滑石(炒)1兩,椿根皮(炒)1兩,乾薑(煨)2錢,地榆5錢,枳殼(炒)3錢,甘草3錢。 主治:因濕熱勝而下赤白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