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靈蓋飲

TIAN LING GA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胃經 16%
肝經 14%
腎經 12%
心經 9%
三焦經 7%
膽經 7%
心包經 5%
脾經 3%
小腸經 1%
膀胱經 1%
大腸經 1%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脾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天靈蓋飲

  • 藥名: 天靈蓋飲
  • 藥組成: 天靈蓋、柴胡、鱉甲、川貝母、知母、柳枝、青蒿、淡豆豉、甘草、蔥白、薤白、阿魏、
  • 適應症: 成年男性與成年女性因憂急過度而導致的身體勞累。

天靈蓋飲組成介紹:

  • 天靈蓋: 味淡、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 柴胡: 味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鱉甲: 味鹹、甘,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 川貝母: 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 知母: 味苦、微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柳枝: 味苦、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
  • 青蒿: 味苦、性寒,歸肝、膽經。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等功效。
  • 淡豆豉: 味甘鹹、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 甘草: 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蔥白: 味辛、性溫,歸肺、胃二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
  • 薤白: 味辛、性溫,歸肺、胃二經。具有理氣行氣、補氣、健脾胃、散結、安胎、止瀉、活絡止痛等功效。
  • 阿魏: 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驅蟲殺蟲、解毒、止瀉、消食化積和治瘧的功效。

藥理作用:

天靈蓋飲具有滋陰清熱、補氣養血、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功效。

臨牀應用:

天靈蓋飲主要用於治療成年男性與成年女性因憂急過度而導致的身體勞累。

禁忌:

  • 有熱病、陰虛火旺、肝火旺盛、出血傾曏者禁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兒童禁用。

傳統服藥法


天靈蓋(酥炙黃)1兩,柴胡(去苗)1兩,鱉甲(醋炙,去裙襴)1兩,貝母(去心)1兩,桑根1兩,白皮1兩,知母(炒)1兩,桃枝1握,柳枝1握,青蒿1握,豉心1合(炒),甘草3分(炙),蔥白7莖,薤白7莖,阿魏半兩(研,炒)。
上藥除阿魏外,銼如麻豆大,拌勻。
每服5錢匕,以童便1盞半,浸隔宿,煎取6分,去滓,空心頓服。

方劑組成解釋


天靈蓋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柴胡清熱解毒,疏肝理氣;鱉甲清熱涼血,軟堅散結;川貝母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柳枝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青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淡豆豉清熱解毒,消暑化濕;甘草調和諸藥;蔥白、薤白、阿魏行氣活血,消腫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天靈蓋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組成:天靈蓋(酥炙黃)1兩,柴胡(去苗)1兩,鱉甲(醋炙,去裙襴)1兩,貝母(去心)1兩,桑根1兩,白皮1兩,知母(炒)1兩,桃枝1握,柳枝1握,青蒿1握,豉心1合(炒),甘草3分(炙),蔥白7莖,薤白7莖,阿魏半兩(研,炒)。 主治:男子、婦人暴急成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