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青膏

SHEN MING QI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七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心經 15%
肺經 14%
胃經 12%
脾經 12%
腎經 9%
大腸經 4%
膽經 3%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神明青膏方劑組成及功效

中藥方劑「神明青膏」,主要成分如下: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

  • 皁莢: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石南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雄黃: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藜蘆: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 莽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消腫止痛。

  • 續斷: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玉竹:滋陰、補氣、生津止渴、潤燥、除煩。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主治功效:鼻子內部乾燥。

傳統服藥法


蜀椒5合,皂莢3銖,黃芩3銖,石南3銖,黃連3銖,雄黃3銖,桂心3銖,藜蘆3銖,白朮7銖,芎藭7銖,大黃7銖,烏頭5銖,莽草5銖,續斷5銖,澤瀉7銖,半夏12銖,當歸12銖,乾地黃11銖,萎蕤10銖,細辛10銖,附子2銖,桔梗2銖,乾薑6銖,人參5銖,戎鹽杏子大1枚。
上(口父)咀,以苦酒1鬥漬之。羊髓1斤,為東南三隅灶,納諸藥,炊以葦新。作三聚新好土,藥沸即下,置土聚上,三沸三下訖,藥成,以新布絞去滓。
病在外,火炙摩之;在內,溫酒服如棗核,日3次,稍稍益,以知為度;鼻中乾,灌之並摩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花椒、皂莢、黃芩、石南葉、黃連、雄黃、桂枝、藜蘆、白朮、川芎、大黃、烏頭、莽草、續斷、澤瀉、半夏、當歸、生地黃、玉竹、細辛、附子、桔梗、乾薑、人參等中藥組成。

花椒、皂莢、黃芩、石南葉、黃連、雄黃、桂枝、藜蘆、白朮、川芎、大黃、烏頭、莽草、續斷、澤瀉、半夏、當歸、生地黃、玉竹、細辛、附子、桔梗、乾薑等中藥均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神明青膏, 出處:《千金》卷七。 組成:蜀椒5合,皂莢3铢,黃芩3铢,石南3铢,黃連3铢,雄黃3铢,桂心3铢,藜蘆3铢,白朮7铢,川芎7铢,大黃7铢,烏頭5铢,莽草5铢,續斷5铢,澤瀉7铢,半夏12铢,當歸12铢,乾地黃11铢,萎蕤10铢,細辛10铢,附子2铢,桔梗2铢,乾薑6铢,人參5铢,戎鹽杏子大1枚。 主治:鼻中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