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四味香薷飲
熱性指數:寒性指數:
寒熱分析:
由於您尚未登入,或是系統中沒有您的經絡體質數據,所以無法呈現分析訊息,了解如何取得經絡體質...
複方歸經比例: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香薷辛熱,必冷服者,經所謂治溫以清涼而行之也。熱服作瀉。
方劑組成解釋:
王履曰:此非中暑,蓋亦傷寒之類耳。
玉機微義曰:東垣論暑證,同冬月傷寒傳變,為證不一,彼為寒邪傷形,此則暑熱傷氣,若元氣虛甚,有一時不救者,與傷寒陽毒頃刻害人實同,啟是病例,大開後人聾聵,活人書云:脈虛身熱,謂之中暑,乃不足之證,頭痛惡寒,形面拘垢,宜用溫散之劑,脈盛身熱,謂之中熱,乃有餘之證,頭痛壯熱,大渴引飲,宜用清涼之劑。
薛氏曰:中暍乃陰寒之證,當補陽氣為主,少佐以解暑,先哲用乾薑附子,此推內經舍時從證之法也。喝音謁,即暑也。香薷飲乃散陽氣導真陰之劑,若元氣虛犯房勞而用之者,適所以招暑也。
李士材曰:香薷乃夏月發汗之藥,其性溫熱,只宜于中暑之人,若中熱之人誤服之,反成大害。
李時珍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猶冬月之用麻黃,氣虛者尤不可多服,今人謂能解暑,概用代茶,誤矣。
張兼善曰:風寒濕皆地之氣,係濁邪,所以俱中足經,暑乃天之氣,係清邪,所以中手少陰心經,其證多與傷寒相似,但傷寒初病未至煩渴,暑初病即渴,傷寒脈必浮盛,暑脈虛弱為不同耳。昂按:張氏之辨證是也。如風亦陽邪,屬天氣,嘗中於頭,未可言濁,又傷寒中足六經,雖係內經原文,然麻黃桂枝皆肺藥,瀉心數湯皆心藥,未可執言傷足不傷手也。暑有冒有傷有伏有中四者輕重之分。
相同名稱方劑:
四味香薷飲, 出處:除扁豆,名黃連香薷飲,治中暑熱盛,口渴心煩,或下鮮血。。 組成:本方除扁豆,名黃連香薷飲,治中暑熱盛,口渴心煩,或下鮮血。 。 主治:除扁豆,名黃連香薷飲,治中暑熱盛,口渴心煩,或下鮮血。
四味香薷飲, 出處:加茯神,治癉瘧。〔獨。 組成:本方加茯神,治癉瘧。〔獨熱不寒曰癉瘧,當責之暑邪,暑先入心,故加茯神以寧心。〕 。 主治:加茯神,治癉瘧。〔獨熱不寒曰癉瘧,當責之暑邪,暑先入心,故加茯神以寧心。〕
四味香薷飲, 出處:用香薷、扁豆、厚朴、木瓜、甘草,加香附、陳皮、蒼朮、紫蘇、名二香散。〔蓋。 組成:本方用香薷、扁豆、厚朴、木瓜、甘草,加香附、陳皮、蒼朮、紫蘇、名二香散。〔蓋合香薷飲香蘇飲為一方也。〕治外感內傷,身熱腹脹。。 主治:用香薷、扁豆、厚樸、木瓜、甘草,加香附、陳皮、蒼朮、紫蘇、名二香散。〔蓋合香薷飲香蘇飲為一方也。〕治外感內傷,身熱腹脹。
四味香薷飲, 出處:除黃連,名三物香薷飲,治傷暑嘔逆泄瀉,再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飲,驅暑和中,再加木瓜,名六味香薷飲,治中暑溼盛。〔熱。 組成:本方除黃連,名三物香薷飲,治傷暑嘔逆泄瀉,再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飲,驅暑和中,再加木瓜,名六味香薷飲,治中暑溼盛。〔熱盛則加黃連以瀉心火,溼盛則加茯苓木瓜以去脾溼。〕再加人參、黃耆、白朮、陳皮、名十味香薷飲,治暑溼內傷,頭重吐利,身倦神昏。〔加參耆者,所以補肺益氣,加苓朮陳草者,所以助脾調中,木瓜酸溫利濕收脫,能于土中瀉木,平肝而和脾,此外感而兼內傷之證,故用香薷清濕解表,而以諸藥專調中宮也。〕三物香薷飲加羌活防風,治中暑兼中風,僵仆搐搦,或再加黃耆芍藥。〔暑月得病,手足搐搦,如驚風狀,名暑風。〕三物香薷飲加乾葛,名香薷葛根湯,治暑月傷風欬嗽。〔昂按:此方當治傷暑泄瀉。〕 。 主治:除黃連,名三物香薷飲,治傷暑嘔逆泄瀉,再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飲,驅暑和中,再加木瓜,名六味香薷飲,治中暑溼盛。〔熱盛則加黃連以瀉心火,溼盛則加茯苓木瓜以去脾溼。〕再加人參、黃耆、白朮、陳皮、名十味香薷飲,治暑溼內傷,頭重吐利,身倦神昏。〔加參耆者,所以補肺益氣,加苓朮陳草者,所以助脾調中,木瓜酸溫利濕收脫,能於土中瀉木,平肝而和脾,此外感而兼內傷之證,故用香薷清濕解表,而以諸藥專調中宮也。〕三物香薷飲加羌活防風,治中暑兼中風,僵僕搐搦,或再加黃耆芍藥。〔暑月得病,手足搐搦,如驚風狀,名暑風。〕三物香薷飲加乾葛,名香薷葛根湯,治暑月傷風欬嗽。〔昂按:此方當治傷暑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神聖香茸散
相似度 100%
黃連香薷散
相似度 100%
黃連香薷湯
相似度 85%
三物香薷飲
相似度 85%
香薷散
相似度 85%
無比香薷散
相似度 85%
清暑湯
相似度 75%
二氣香薷飲
相似度 75%
香薷解毒湯
相似度 72%
祛暑湯
相似度 72%
新加香薷飲
相似度 66%
五物香薷湯
相似度 66%
金鎖散
相似度 66%
連朴丸
相似度 66%
加味香薷飲
相似度 66%
化滯香薷飲
相似度 61%
家秘香薷飲
相似度 60%
黃連香薷飲
相似度 60%
酒煮黃連丸
相似度 57%
香薷飲
相似度 57%
秘傳加減香薷飲
相似度 57%
小香薷湯
相似度 57%
百粒丸
相似度 57%
解暑散
相似度 54%
香薷四苓散
相似度 54%
水沉散
相似度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