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氣化痰飲

QING QI HUA TAN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肝經 16%
脾經 14%
心經 12%
胃經 9%
膽經 6%
膀胱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3%
大腸經 3%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氣化痰飲」

清氣化痰飲是一個中藥方劑,由川貝母、薑黃、細辛、橘紅、青皮、荊芥、烏藥組成。它主要用於治療痧證和痰氣壅塞。

川貝母

川貝母性微寒,味苦、辛,歸肺、胃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薑黃

薑黃性溫,味辛、苦,歸肝、脾、腎經,具有破血消癥、止血、理氣行氣、降氣、通經、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祛風除濕等功效。

細辛

細辛性溫,味辛,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橘紅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青皮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荊芥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烏藥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主治功效

清氣化痰飲主要用於治療痧證和痰氣壅塞。痧證是一種中醫疾病,以發熱、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為特徵。痰氣壅塞是指痰飲和氣滯的結合,是中醫的一種病理狀態。痰氣壅塞是指痰飲和氣滯阻滯在人體某一部位,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一系列症狀。

總結

清氣化痰飲是一個中藥方劑,由川貝母、薑黃、細辛、橘紅、青皮、荊芥、烏藥組成。它主要用於治療痧證和痰氣壅塞。

傳統服藥法


貝母2錢,薑黃1錢,細辛8分,橘紅8分,青皮7分,紫樸7分,荊芥6分,烏藥5分。
水煎,衝砂仁末5分,微冷服。
土二(《痧症全書》卷下)、四十二號旅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川貝母、薑黃、細辛、橘紅、青皮、荊芥、烏藥等組成。川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薑黃具有行氣止痛、化痰散結的功效;細辛具有發散風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橘紅具有化痰止咳、行氣寬胸的功效;青皮具有行氣化痰、消食健胃的功效;荊芥具有疏風解表、透疹止瀉的功效;烏藥具有行氣止痛、散寒止咳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行氣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小兒、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二尖瓣狹窄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清氣化痰飲, 出處:《痧脹玉衡》卷下。 組成:貝母2錢,薑黃1錢,細辛8分,橘紅8分,青皮7分,紫朴7分,荊芥6分,烏藥5分。 主治:痧證,痰氣壅塞。

清氣化痰飲,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何秀山方)。 組成:光杏仁2錢,川貝2錢,廣橘紅1錢,生枳殼1錢,小青皮1錢,萊菔子2錢,天竺黃3錢,白蔻末5分(衝)。 主治:理氣消痰。主治:痧證痰壅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