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湯

SHU G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五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20%
肺經 15%
脾經 10%
膽經 7%
膀胱經 6%
心包經 6%
心經 5%
腎經 5%
三焦經 3%
肝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心經
腎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舒肝湯:緩解痰飲凝聚、兩脅脹痛的良方

中藥方劑「舒肝湯」,以辛溫藥物為主力,輔以苦寒藥物,組成一劑調理氣血、化痰散結的良方,主治痰液凝聚結塊,兩脅脹痛,嚴重到晚上不能睡覺。

  1. 生薑:散寒發汗、化痰止咳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1. 白芥子:溫補陽氣、化痰止咳

中藥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

  1. 柴胡:疏肝解鬱、調經止痛

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柴胡能疏肝解鬱,活血行氣,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1. 龍膽草:清熱燥濕、清熱瀉火

龍膽草性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燥濕方面,龍膽草可治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女子帶下黃稠、男子陰囊腫痛、濕疹瘙癢等症。

  1.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青皮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1. 橘核:理氣寬中、化痰散結

橘核性味辛、苦,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寬中、化痰散結、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等功效。橘核理氣寬中,化痰散結,適用於痰飲凝聚、胸脅脹滿、咳嗽氣喘、食積不化、腹脹疼痛等症狀。

  1. 烏藥:理氣行氣、補陽止痛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可調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乳腺炎、瘰癘等證。

  1. 竹瀝:清熱化痰、涼血止血

竹瀝性涼,味甘、苦,歸肺、肝經。具有清熱化痰、涼血止血、解毒消腫等功效。竹瀝清熱化痰,涼血止血,適用於痰熱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痔瘡出血等症狀。

總結:舒肝湯,調理氣血、化痰散結的良方

舒肝湯以辛溫藥物為主,輔以苦寒藥物,組成一劑調理氣血、化痰散結的良方,主治痰液凝聚結塊,兩脅脹痛,嚴重到晚上不能睡覺。

傳統服藥法


柴胡、白芍、白芥子、鬱金、高良薑。
舒肝。

方劑組成解釋


  • 白芥子:辛溫,有發散、行氣、破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胸脅脹痛、氣滯痰結等症狀。
  • 柴胡:苦辛微寒,有疏肝解郁、升陽舉陷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痛、頭痛目眩等症狀。
  • 青皮:苦辛溫,有疏肝理氣、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痛、痰多咳嗽等症狀。
  • 橘核:苦辛溫,有理氣化痰、散結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痛、痰多咳嗽等症狀。
  • 烏藥:辛溫,有行氣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腹痛便秘等症狀。
  • 竹瀝:甘淡,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膽濕熱、小便不利等症狀。
  • 龍膽草:苦寒,有清熱燥濕、瀉肝膽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膽濕熱、脅痛目赤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舒肝湯性味辛溫,有發散、行氣、破結的功效,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舒肝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舒肝湯有刺激腸胃的作用,如果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舒肝湯,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白芥子2錢,柴胡2錢,青皮2錢,橘核1錢5分,烏藥1錢5分,淡竹瀝1鍾,龍膽草1錢,生薑5片。 主治:痰凝聚結,兩脅脹痛,夜不能卧。

舒肝湯, 出處:《中醫症狀鑑别診斷學》。 組成: 舒肝湯(《中醫症狀鑑别診斷學》。)出處:《中醫症狀鑑别診斷學》。組成:柴胡、白芍、白芥子、鬱金、高良薑。主治:舒肝。 。 主治:舒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