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通氣散

MI CHUAN TONG Q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脾經 17%
肺經 16%
心經 12%
肝經 10%
膀胱經 6%
腎經 6%
大腸經 4%
三焦經 3%
膽經 3%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祕傳通氣散」

祕傳通氣散,由甘草、陳皮、穿山甲、木香、黑牽牛、延胡索、茴香、文蛤等藥材組成,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各種氣血運行不暢,經絡不通,筋脈鬆弛無力,導致手腳拖拉下垂,行走困難。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穿山甲,性甘、鹹,溫寒並蓄,歸肝、胃、腎經。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黑牽牛,性寒,味苦,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文蛤,性寒,味鹹,歸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明目退翳、利尿消腫等功效。

祕傳通氣散,藥效溫和,副作用少,可長期服用。但某些成分可能與其他藥物產生不良反應,使用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

傳統服藥法


舶上茴香(微炒)1兩,川山甲(欠,蛤粉炒,去粉)1兩,陳皮半兩,白牽牛(微炒,取末)半兩,延胡索(擦去皮)半兩,甘草1兩半,南木香7錢半,黑牽牛(微炒)1兩。
上為細末。
每服1兩,隔夜用好無灰酒調,露1宿,次早雞鳴時冷服。服藥後當取下痰積自大便中出。此藥打頭先服1服,得利去痰積後,便用後方順氣散吞下白丸子,過5-7日,又進1服。
通氣湯(《杏苑》卷六)、通氣散(《金鑒》卷四十三)。

方劑組成解釋


茴香辛溫,能行氣寬中,開胃消食;穿山甲性味咸寒,能軟堅散結,消腫止痛;文蛤咸寒,能軟堅散結,清熱利水;陳皮苦辛,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牽牛子苦寒,能瀉下通便,行氣導滯;延胡索辛溫,能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甘草甘平,能緩急和中,調和諸藥;木香辛溫,能行氣止痛,散寒止痛;黑牽牛子苦寒,能瀉下通便,行氣導滯。諸藥合用,共奏行氣通絡、活血化瘀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通氣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八十九引《經驗秘方》。 組成:舶上茴香(微炒)1兩,川山甲(欠,蛤粉炒,去粉)1兩,陳皮半兩,白牽牛(微炒,取末)半兩,延胡索(擦去皮)半兩,甘草1兩半,南木香7錢半,黑牽牛(微炒)1兩。 主治:諸氣壅滯,榮衛不通,筋脈緩弱,手足軃曳,行步艱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