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茱萸內消丸

MI CHUAN ZHU YU NEI XI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直指》卷十八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5%
胃經 14%
腎經 9%
心經 9%
肺經 9%
大腸經 7%
膀胱經 4%
膽經 3%
小腸經 2%
三焦經 1%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祕傳茱萸內消丸,由吳茱萸、山茱萸、川楝子、肉桂、黑牽牛、茴香、延胡索、橘皮、青皮、海藻、桃仁、白蒺藜、木香等多味中藥組成,具有補腎祛邪、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腎臟疼痛、陰囊腫大、生瘡流黃水等病症。

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川楝子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

海藻性寒涼、味鹹,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清熱利尿、軟堅、消痰、利水等功效。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延胡索性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白蒺藜性微寒、味苦,歸肺經,具有疏風散寒、清熱化痰、利尿通淋、益氣養陰、明目益精等功效。

祕傳茱萸內消丸中的各味中藥相互配合,具有補腎祛邪、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腎臟疼痛、陰囊腫大、生瘡流黃水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半酒半醋浸一宿,焙乾)1兩,山茱萸(蒸,去核)1兩,馬蘭花(醋浸,焙)1兩,川楝子(蒸,去皮核)1兩,官桂1兩,黑牽牛(炒,取末)1兩,舶上茴香(用鹽炒)1兩,延胡索(略炒)1兩,橘皮1兩,青皮(去白)1兩,海藻(浸,洗去咸,焙)1兩,桃仁(浸,去皮,炒)半兩,白蒺藜(炒,杵去刺)半兩,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丸,食前溫酒、鹽湯任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吳茱萸、山茱萸為君藥,具有溫腎散寒、行氣消腫的功效。川楝子、肉桂、黑牽牛、茴香、延胡索、橘皮、青皮、海藻、桃仁、白蒺藜、木香等中藥均有溫腎散寒、行氣消腫的功效,配伍使用,共奏溫腎散寒、行氣消腫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茱萸內消丸, 出處:《直指》卷十八。 組成:吳茱萸(半酒半醋浸1宿,焙乾)1兩,山茱萸(蒸,去核)1兩,馬蘭花(醋浸,焙)1兩,川楝子(蒸,去皮核)1兩,官桂1兩,黑牽牛(炒,取末)1兩,舶上茴香(用鹽炒)1兩,延胡索(略炒)1兩,橘皮1兩,青皮(去白)1兩,海藻(浸,洗去鹹,焙)1兩,桃仁(浸,去皮,炒)半兩,白蒺藜(炒,杵去刺)半兩,木香半兩。 主治:腎虛爲邪所襲,留伏作痛,陰(疒頹)偏大,或生瘡出黃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