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末子

DA HONG MO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脾經 17%
胃經 16%
肝經 11%
心經 10%
腎經 8%
膀胱經 4%
心包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紅末子」

大紅末子方劑組成: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硃砂: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大紅末子主治功效:

小兒發熱驚風,及痘疹諸疾,都是兒童常見的疾病。

方劑組成介紹: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大紅末子」主要成分是烏藥、硃砂、麻黃、甘草、白芷、陳皮、川芎、乾薑、白僵蠶、桔梗、枳殼,主治功效是小兒發熱驚風,及痘疹諸疾,都是兒童常見的疾病。

傳統服藥法


烏藥順氣散1貼,朱砂5錢。
上為細末。
量大小與服,黃酒或米湯下,多則1錢或幾分。

方劑組成解釋


烏藥辛散溫通,能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硃砂辛溫,能入血分,散寒止痛,透疹;麻黃辛溫發散,能宣肺散寒,透表發汗;甘草甘平,能緩急和中,解毒;白芷辛溫,能發表透疹;陳皮辛苦,能理氣燥濕,化痰;川芎辛溫,能行氣活血,祛風止痛;乾薑辛熱,能溫中散寒,止嘔止痛;白僵蠶辛溫,能祛風止痙,解毒;桔梗辛開苦降,能宣肺利咽,化痰止咳;枳殼苦辛,能破氣行痰,寬胸利膈。諸藥合用,共奏發散風寒,解表透疹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麻疹幼兒發熱

相同名稱方劑


大紅末子, 出處:《魯府禁方》卷三。 組成:烏藥順氣散1貼,朱砂5錢。 主治:小兒發熱驚風,及痘疹諸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