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散

CHUAN L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胃經 18%
脾經 13%
肺經 9%
膀胱經 8%
腎經 7%
心經 6%
三焦經 4%
小腸經 3%
膽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川楝散

川楝散,由橘核、川楝子、山楂、香附、青皮、吳茱萸、延胡索、茴香、梔子和蒼朮組成,具有理氣、止痛功效,在臨牀上主治各種疝氣。

藥方組成與功效

  1. 蒼朮:

    • 辛溫,歸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燥濕健脾、溫裡溫中、補腎、散風寒、利水滲濕、清肝明目等功效。
    • 適用於脾虛濕盛、水腫、泄瀉痢疾等症狀。
  2. 川楝子:

    • 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功效。
    • 適用於胸脅、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等症狀。
  3. 青皮:

    • 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4. 山楂:

    • 酸、甘、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功效。
    • 適用於食滯積、腹脹痛、胸悶、嘔吐、腹瀉、血瘀經閉、產後血滯疼痛、小便不利等症狀。
  5. 吳茱萸:

    • 辛、苦、熱,入脾、胃、肝、腎經,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功效。
    • 適用於陽虛泄瀉、嘔吐、腹痛、手足厥冷等症狀。
  6. 香附:

    • 辛、苦、降,入脾、胃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功效。
    • 適用於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7. 茴香:

    • 辛、溫,入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 適用於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狀。
  8. 延胡索:

    • 辛、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
    • 適用於婦女痛經、產後瘀滯腹痛、各種疼痛證候等症狀。
  9. 梔子:

    • 苦、寒,入心、肝、肺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等功效。
    • 適用於暑熱煩渴、心煩失眠、心悸、黃疸、泄瀉吐血等症狀。

總結

川楝散,在臨牀上主治各種疝氣,具有理氣、止痛功效。本方由橘核、川楝子、山楂、香附、青皮、吳茱萸、延胡索、茴香、梔子和蒼朮等藥組成,各藥配伍作用,共同發揮理氣、止痛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橘核(炒)1錢半,川楝肉1錢半,山楂1錢半,香附(炒)1錢,青皮(醋炒)1錢,吳茱萸1錢,玄胡索1錢,小茴香(炒)1錢,山梔子(炒黑)1錢,蒼朮1錢。
濕勝,加荔枝核(炒)1錢。
定痛。
上銼。
加生薑3片,水煎,食前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川楝子、橘核、山楂、香附、青皮、吳茱萸、延胡索、茴香、梔子、蒼朮等藥組成。川楝子、橘核、山楂、香附、青皮、吳茱萸、延胡索、茴香、梔子、蒼朮均具有行氣破結、消腫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行氣破結,消腫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麻痺腹股溝疝氣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睪丸疼痛腫脹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面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川楝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玉訣》。 組成:川楝子肉、馬蘭花、舶上茴香各等分。 主治:疝。

川楝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七引《經效良方》。 組成:川楝子1兩(每個切作4片),青皮(湯浸去白,切,焙乾)1兩,木香2兩,舶上茴香1兩,巴豆50枚(去殼,不出油)。 主治:小腸氣,膀胱氣,痛不可忍。

川楝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七十六。 組成:橘核(炒)1錢半,川楝肉1錢半,山楂1錢半,香附(炒)1錢,青皮(醋炒)1錢,吳茱萸1錢,玄胡索1錢,小茴香(炒)1錢,山梔子(炒黑)1錢,蒼朮1錢。 主治:定痛。主治:諸疝。

川楝散, 出處:《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 組成:川楝子(蒸,去皮核)4兩,破故紙(炒)4兩,茴香(炒)4兩,乾薑(炮)1兩,葫蘆巴(酒浸,炒)3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半。 主治:膀胱小腸氣痛,臍下撮疼,上衝心腹,面色萎黃,腳下隱痛,四肢倦怠,不思飲食,夜多旋溺,外腎瘙癢。

川楝散, 出處:《直指》卷十八。 組成:川楝子(不蛀者)49個(先切7個,取肉,以茴香2錢半,慢火同炒,并留茴香;又切7個,以破故紙2錢半同炒,并留破故紙;又切7個,以黑牽牛2錢半同炒,并留牽牛;又切7個,以鹽1錢同炒,并留鹽,又切7個,以斑蝥14個去翅同炒,去斑蝥不用;又切7個,以巴豆肉14個作兩斷同炒,去巴豆不用;又切7個,以蘿蔔子2錢半同炒,去蘿蔔子不用,外更别入),茴香(炒)半兩,青木香半兩,辣桂2錢半,南木香2錢半。 主治:膀胱小腸氣,木腎,諸疝通用;外腎脹大、麻木、痛硬及奔豚疝氣偏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