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薊散

CI J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六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心經 19%
肺經 19%
脾經 14%
胃經 9%
腎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刺薊散」的主要成分包括升麻、鹿角膠、羚羊角、竹茹、當歸、生地黃、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此方劑主治肺部有熱氣鬱結,導致吐血不止。

升麻

  • 性味:辛、苦、甘,微寒
  • 歸經:肝、膽、脾、胃經
  • 功效: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鹿角膠

  • 性味:溫,甘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補腎固精,益氣止血,強筋壯骨

羚羊角

  • 性味:鹹、寒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清熱涼血、滋陰補腎、鎮驚安神

竹茹

  • 性味:涼,甘
  • 歸經:肺、胃、心經
  • 功效: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

當歸

  • 性味:甘、辛,溫
  • 歸經:脾、肝、心經
  •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生地黃

  • 性味:甘、微苦,寒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傳統服藥法


刺薊半兩,川升麻半兩,鹿角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羚羊角屑半兩,青竹茹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生乾地黃1兩,甘草1分(生用)。
上為散。
以水2大盞半,煎至1盞半,去滓,分溫5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升麻、鹿角膠、羚羊角清熱涼血,竹茹、當歸、生地黃養血止血,甘草緩急和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胃腸出血胸悶胸痛多痰前胸上部位疼痛胸骨疼痛肋間神經疼痛流鼻血牙齦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刺薊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刺薊2兩,竹茹2兩,蒲黃1兩,艾葉1兩,亂發灰1兩,白藥1兩。 主治:鼻久衄不止。

刺薊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 組成:刺薊2兩,桑耳1兩,艾葉1兩(微炒),生乾地黃2兩,蒲黃1兩半,亂發灰1兩。 主治:婦人鼻衄,流血不止。

刺薊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刺薊1兩,苦參1兩,黃連(去須)1兩,梔子仁1兩,生乾地黃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側柏葉1兩。 主治:鼻衄出血,經日不止。

刺薊散, 出處:《聖惠》卷六。 組成:刺薊半兩,川升麻半兩,鹿角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羚羊角屑半兩,青竹茹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生乾地黃1兩,甘草1分(生用)。 主治:肺壅熱,吐血不止。

刺薊散, 出處:《聖惠》卷十。 組成:刺薊1兩,黃連2分(去須),黃芩1兩,梔子仁3兩,亂發灰1分,紫蘇莖葉半兩,阿膠2兩(杵碎,炒令黃燥),甘草3分(炙微赤,銼),羚羊角屑3分。 主治:傷寒鼻衄不止,兼唾血。

刺薊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 組成:刺薊3兩,雞蘇葉2兩,赤芍藥1兩,麥門冬2兩(去心),赤茯苓1兩,石膏3兩,黃芩1兩,茜根1兩(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生乾地黃2兩。 主治:婦人頭痛壯熱,心中煩悶,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