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薊湯

CI J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18%
胃經 18%
脾經 14%
肝經 14%
膽經 7%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刺薊湯」,主要成分包括竹茹、麥門冬、茜草根、當歸、生薑、生地黃等。該方劑具有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主治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肺熱咳嗽、咳吐黃痰、齒齦間血出不止、黃泡熱瘡、喉痛、咳嗽、喉炎、暑熱濕盛之水腫、痰濕壅盛之水腫、經期過多、鼻出血、牙齒出血等症狀。刺薊湯是一種中藥複方,具有多種功效,但具體使用應諮詢醫師。

竹茹味甘性涼,入肺、胃、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主治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肺熱咳嗽、咳吐黃痰、齒齦間血出不止、黃泡熱瘡、喉痛、咳嗽、喉炎、暑熱濕盛之水腫、痰濕壅盛之水腫、經期過多、鼻出血、牙齒出血等症狀。

竹茹性涼、味甘,入肺、胃、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功效。主治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肺熱咳嗽、咳吐黃痰、齒齦間血出不止、黃泡熱瘡、喉痛、咳嗽、喉炎、暑熱溼盛之水腫、痰溼壅盛之水腫、經期過多、鼻出血、牙齒出血等症狀。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茜草根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活血通經、利尿消腫、清熱涼血功效。常用於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血腹痛、跌打損傷、尿路感染、痢疾、黃疸等疾病。茜草根中的有效成分茜草苷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吸收及排出的作用。茜草根的散結消腫功效在跌打損傷中也發揮著作用。茜草根中的有效成分茜草苷可以減輕局部組織的炎症和水腫,促進傷口癒合。茜草根是一種具有活血通經、清熱涼血、散結消腫功效的中藥材。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刺薊2兩,雞蘇葉2兩,黃連(去須)1兩,犀角(鎊)1兩,生乾地黃1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竹茹、麥門冬、茜草根、當歸、生薑、生地黃組成。竹茹清熱化痰,麥門冬養陰生津,茜草根涼血止血,當歸活血化瘀,生薑散寒止痛,生地黃涼血滋陰。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可用於治療乳石發動所致的乳房脹痛、硬結、發熱、頭痛、衄血、四肢疼痛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胃腸出血全身酸痛流鼻血牙齦出血流汗顏色淡紅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刺薊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 組成:刺薊2兩,雞蘇葉2兩,黃連(去須)1兩,犀角(鎊)1兩,生乾地黃1兩。 主治:熱氣上行,衄血,汗血。

刺薊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 組成:刺薊3兩,黃芩(去黑心)3兩,大黃(銼,炒)3兩,赤芍藥3兩,蒲黃2兩,側柏葉4兩,生乾地黃(焙)5兩,甘草(炙,銼)5兩。 主治:鼻衄不止。

刺薊湯,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刺薊1兩,青竹茹1兩,生麥門冬汁1兩(去心),茜根半兩(銼),當歸半兩,雞蘇2兩,生薑半兩,生地黃2兩。 主治:乳石發動,頭痛壯熱,衄血,四肢煩疼。

刺薊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九。 組成:刺薊1兩,生麥門冬(去心)1兩,生乾地黃(焙)1兩,雞蘇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青竹茹半兩。 主治:傷寒鼻衄及吐血,心中堅硬,遍身疼痛,四肢煩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