蓯蓉茸附丸

CONG RONG RONG F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3%
肝經 17%
脾經 16%
心經 11%
肺經 10%
胃經 8%
膀胱經 5%
膽經 2%
大腸經 2%
心包經 1%
三焦經 0%
腎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蓯蓉茸附丸 中藥方劑

白朮

  •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補骨脂

  • 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

牛膝

  • 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

沉香

  • 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丁香

  • 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附子

  • 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木香

  • 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鹿茸

  • 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

木瓜

  • 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肉蓯蓉

  •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

生地黃

  • 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天麻

  • 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菟蕬子

  • 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

五味子

  • 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烏藥

  • 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茴香

  • 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蓯蓉茸附丸」,主要成分包括鹿茸、肉蓯蓉、菟蕬子、川牛膝、生地黃、烏藥、五味子、附子、白朮、天麻、補骨脂、葫蘆巴、茴香、木瓜、沉香、木香、丁香等多種藥材。該方劑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強筋骨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腎陽虛衰、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背痠痛、筋骨痿軟等症。在使用該方劑時應遵循醫囑,並注意藥物的禁忌與不良反應。

方劑組成解釋


蓯蓉茸附丸由鹿茸、肉蓯蓉、菟蕬子、川牛膝、生地黃、烏藥、五味子、附子、白朮、天麻、補骨脂、葫蘆巴、茴香、木瓜、沉香、木香、丁香等中藥組成。鹿茸、肉蓯蓉、菟蕬子、川牛膝、生地黃、烏藥、五味子、附子、白朮、天麻、補骨脂、葫蘆巴、茴香、木瓜、沉香、木香、丁香均具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的功效。因此,蓯蓉茸附丸具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腰膝酸軟、陽痿早泄、遺精滑精、耳鳴耳聾、視物昏花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蓯蓉茸附丸具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蓯蓉茸附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蓯蓉茸附丸,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三引督府王翰林方。 組成: 蓯蓉茸附丸(《洪氏集驗方》卷三引督府王翰林方。)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三引督府王翰林方。組成:鹿茸1兩(先用草燒去毛,切作片子,用酥炙令香熟爲度),蓯蓉4兩(酒浸1宿,切作片子,焙乾)1兩,菟絲子6兩(酒浸2宿,炒令半乾,搗作餅子,焙),牛膝2兩(酒浸1宿,切,焙),熟乾地黃2兩(炒,焙),真烏藥1兩,川五味子1兩,附子1兩(炮,去皮臍),白朮1兩,天麻1兩,補骨脂1兩(炒),葫蘆巴1兩(炒),茴香1兩(炒),乾淡木瓜1兩,沉香1分,木香1錢(面煨),丁香2錢(不見火)。主治:平補真元,益養脾腎,固精壯氣,暖胃思食。 。 主治:平補真元,益養脾腎,固精壯氣,暖胃思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