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旋覆代赭湯
熱性指數:寒性指數:
寒熱分析:
由於您尚未登入,或是系統中沒有您的經絡體質數據,所以無法呈現分析訊息,了解如何取得經絡體質...
複方歸經比例:
主治功效:
現代運用於胃神經官能症、胃擴張、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幽門不完全性梗阻、神經性呃逆、膈肌痙攣等屬胃虛痰阻者。
傳統服藥法:
方劑組成解釋:
代赭石質重而沈降,善鎮衝逆,但味苦氣寒,故用量稍小為臣藥;生薑於本方用量獨重,寓意有三:一為和胃降逆以增止嘔之效,二為宣散水氣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約代赭石的寒涼之性,使其鎮降氣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溫,祛痰散結,降逆和胃,並為臣藥。人參、炙甘草、大棗益脾胃,補氣虛,扶助己傷之中氣,為佐使之用。諸藥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劑,使痰涎得消,逆氣得平,中虛得復,則心下之痞硬除而噯氣、嘔呃可止。後世用治胃氣虛寒之反胃、嘔吐涎沫,以及中焦虛痞而善噯氣者,亦取本方益氣和胃,降逆化痰之功。
《傷寒論》經方條文:
- 傷寒論(宋本)
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
旋覆代赭湯方
旋覆花三兩 人參二兩 生薑五兩 代赭一兩 甘草三兩,炙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相同名稱方劑:
旋覆代赭湯, 出處:《證治匯補》卷五。 組成:旋覆花3錢,代赭石1錢(研)。 主治:嘔吐不巳,真氣逆而不降,用此鎮墜。
旋覆代赭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二。 組成:旋覆花、人參、代赭石、半夏、甘草、生薑、枳實。 主治:心下痞,噫氣不除者。
旋覆代赭湯,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組成:旋覆花1錢半(絹包),代赭石3兩(煅),桑白皮1錢半,川貝母2錢(去心),紫丹參1錢半,薏苡米4兩(炒),制首烏5錢(土炒),白茯苓1錢半。 主治:痰氣上壅,氣喘咳嗽,脈弦者。
旋覆代赭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旋覆花3兩,人參2兩,代赭石1兩,甘草3兩(炙),半夏半升(洗),生薑5兩,大棗12枚(擘)。 主治: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主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胃虛氣逆證。心下痞硬,噫氣頻作,反胃嘔吐,吐涎沫,舌苔白滑,脈弦而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小柴胡湯
相似度 71%
平胡飲子
相似度 71%
代赭旋覆花湯
相似度 71%
四勝飲
相似度 71%
草果柴平湯
相似度 71%
小前胡湯
相似度 71%
小白湯
相似度 71%
小柴胡加茯苓湯
相似度 66%
小柴胡加防風湯
相似度 66%
大黃耆湯
相似度 66%
柴胡加細辛湯
相似度 66%
小柴胡加五味子湯
相似度 66%
小柴胡加牡丹皮湯
相似度 66%
柴胡加芒消湯
相似度 66%
柴胡加大黃芒消桑螵蛸湯
相似度 66%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相似度 66%
柴胡加芒硝湯
相似度 66%
六君子湯
相似度 66%
生薑瀉心湯
相似度 66%
柴陷湯
相似度 62%
柴胡桂枝湯
相似度 62%
桂枝麻黃柴胡四物去杏仁加桃仁湯
相似度 62%
柴桔湯
相似度 62%
參歸養榮湯
相似度 62%
藿香厚朴湯
相似度 62%
斷痢湯
相似度 62%
加減柴胡二陳湯
相似度 62%
加減代赭旋覆花湯
相似度 62%
治氣湯
相似度 62%
參甘薑芩半夏湯
相似度 61%
半夏桂枝湯
相似度 61%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
相似度 61%
桂枝加參湯
相似度 61%
桂枝茯苓人參湯
相似度 61%
黃芩人參湯
相似度 61%
奔氣湯
相似度 61%
堅中湯
相似度 61%
加味生薑理中湯
相似度 61%
麥門冬湯
相似度 61%
橘皮竹茹湯
相似度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