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散

LI J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心經 17%
肝經 13%
胃經 13%
肺經 8%
大腸經 8%
小腸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4%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1

主治功效


痢疾散

痢疾散,此方出自《傷寒論》,為治療赤白痢疾的常用方劑。本方由蒼朮、大黃、杏仁、烏頭、甘草五味藥組成,具有清熱利濕、瀉下攻裡、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蒼朮

蒼朮,又稱北蒼朮、土蒼朮,為菊科植物蒼朮的根莖。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大黃

大黃,又稱河間大黃、秦嶺大黃,為蓼科植物大黃的根莖。性寒,味苦、微酸,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杏仁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性溫,味苦、辛,歸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烏頭

烏頭,又稱川烏、草烏,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根。性大熱,味辛、麻,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甘草

甘草,又稱國老、美草,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莖。性平,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功效

痢疾散具有清熱利濕、瀉下攻裡、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主治赤白痢疾,腹中疼痛難忍,好像隨時會拉肚子,甚至會出現畏寒發燒。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脾胃虛寒者禁用。

總結

痢疾散是由蒼朮、大黃、杏仁、烏頭、甘草五味藥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利濕、瀉下攻裡、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主治赤白痢疾,腹中疼痛難忍,好像隨時會拉肚子,甚至會出現畏寒發燒。

傳統服藥法


茅蒼朮3兩(米泔浸,土炒焦),生軍1兩(炒),川羌2兩(炒),熟軍1兩(炒),杏仁2兩(去皮尖油淨),川烏1兩5錢(去皮,麵包煨透),生甘草1兩5錢(炒)。
赤痢,加燈心30寸;白痢,加生薑3片;赤白痢,二物俱加。
上共研細末。
每用4分,體強病重加至1錢,小兒減半,水瀉,米湯調服;噤口痢,用陳火腿腳骨蒸汁,吹去油調服。

方劑組成解釋


蒼朮、大黃、杏仁、烏頭、甘草均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痢的功效,其中蒼朮、大黃、杏仁偏重於清熱解毒,烏頭、甘草偏重於燥濕止痢。因此,痢疾散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赤白痢症,腹中滯痛,裏急後重,或兼惡寒發熱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痢疾散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怕冷發燒及發冷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痢疾散, 出處:《夀世新編》卷上。 組成:茅蒼朮3兩(米泔浸,土炒焦),生軍1兩(炒),川羌2兩(炒),熟軍1兩(炒),杏仁2兩(去皮尖油淨),川烏1兩5錢(去皮,面包煨透),生甘草1兩5錢(炒)。 主治:赤白痢症,腹中滯痛,裏急後重,或兼惡寒發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