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母五子丹

SAN MU WU Z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肝經 18%
胃經 18%
心經 13%
腎經 9%
大腸經 9%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1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三母五子丹」,主要成分包括益母草、知母、川貝母、槐角、蒼耳子、蔓荊子、皁莢、牛蒡子,具有麻風病的治療功效。

益母草 性味:苦、微辛、涼 歸經:肝、脾經 功效:調經止痛、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安胎

知母 性味:苦、寒 歸經:肺、胃、腎經 功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益氣生津、止渴除煩

川貝母 性味:甘、微苦,寒 歸經:肺經 功效:清肺熱、化痰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槐角 性味:甘、苦、涼 歸經:肺、大腸經 功效:收斂固澀、止血止瀉、清熱止痢、止咳平喘、活血化瘀

蒼耳子 性味:辛、苦、溫 歸經:肺、肝經 功效: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蔓荊子 性味:苦、寒 歸經:肺、肝、腎經 功效: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

皁莢 性味:苦、溫 歸經:肺、大腸經 功效: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

牛蒡子 性味:辛、苦、涼 歸經:肺、胃經 功效: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

總之,中藥方劑「三母五子丹」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多種治療功效,在中醫臨牀上廣泛應用於治療麻風病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益母草、知母、貝母、槐子、蒼耳子、蔓荊子、皂角子、牛蒡子各等分。
上為末,每1兩加虎脛骨1錢,煅存性,和白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20丸,溫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三母五子丹由益母草、知母、川貝母、槐角、蒼耳子、蔓荊子、皂莢、牛蒡子組成。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的功效;知母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川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槐角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蒼耳子具有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蔓荊子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皂莢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牛蒡子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母五子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三母五子丹, 出處:《解圍元薮》卷四。 組成:益母草、知母、貝母、槐子、蒼耳子、蔓荊子、皂角子、牛蒡子各等分。 主治:癧瘋。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