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附丸

DOU F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生》卷四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心經 15%
腎經 15%
肺經 13%
肝經 10%
大腸經 10%
胃經 10%
膀胱經 4%
膽經 2%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1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豆附丸」

豆附丸,方劑主治功效為長期虛弱,寒氣從下焦侵犯,腹瀉不止,腸道失去約束,晝夜不停,完全不能進食;所有虛寒引起的腹瀉、疲倦、無力。

肉荳蔻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訶子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陽起石具有壯陽、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豆附丸」的主要成分是肉荳蔻、附子、高良薑、訶子、乾薑、赤石脂、陽起石、龍骨、白礬、茯苓、桂枝、細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壯陽、止血、清熱解毒、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肉豆蔻1分,附子1分(炮)。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粟米大。
飯飲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肉荳蔻、附子、高良薑、訶子、乾薑、赤石脂、陽起石、龍骨、白礬、茯苓、桂枝、細辛組成。肉荳蔻、附子、高良薑、訶子、乾薑、赤石脂、陽起石、龍骨、白礬溫中散寒,健脾止瀉;茯苓、桂枝、細辛溫通陽氣,健脾益氣。諸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健脾止瀉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豆附丸, 出處:《醫方大成》引《幼幼方》(見《醫方類聚》卷二四四)。 組成:肉豆蔻1分,附子1分(炮)。 主治:小兒搐搦,吐瀉。

豆附丸, 出處:《濟生》卷四。 組成:肉豆蔻(面裹煨)2兩,附子(炮,去皮臍)2兩,良薑(銼,炒)2兩,訶子(面裹煨)2兩,乾薑(炮)2兩,赤石脂(火煅)2兩,陽起石(火煅)2兩,龍骨(生用)2兩,白礬(枯)2兩,白茯苓(去皮)1兩,桂心(不見火)1兩,細辛(洗)1兩。 主治:久虛下寒,泄瀉不止,腸滑不禁,日夜無度,全不進食;一切虛寒泄瀉睏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