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痹散

TONG B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16%
胃經 15%
肺經 13%
心經 10%
膀胱經 8%
腎經 7%
膽經 3%
心包經 1%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通痹散》中藥方劑介紹

藥方組成:

  • **甘草:**味甘平,性涼。歸心、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芷:**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白朮:**味甘、微苦。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蒼朮:**味苦、辛。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穿山甲:**味鹹、甘。歸肝、胃、腎經。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等功效。

  • **川芎:**味辛、苦。歸肝、膽、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獨活:**味辛、微苦。歸肝、腎、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 **防風:**味辛、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藁本:**味辛、微苦。歸肝、腎二經。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僵蠶:**味辛、寒。歸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 **沒藥:**味苦、辛。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 **羌活:**味辛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麝香:**味辛、溫。歸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功效。

  • **細辛:**味辛、溫。歸肺、腎經。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主治功效:

腰部和腳部因寒冷而引起的麻木疼痛。

總結:

中藥方劑「通痹散」,組成複雜,具有多種功效,可治療多種疾病。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傳統服藥法


獨活半兩,羌活3錢,防風半兩,細辛半兩,當歸半兩,白朮1兩,沒藥2錢,僵蠶2錢,藁本3錢,甘草2錢,白芷1兩,川芎2錢,蒼朮3錢,川山甲3錢,麝香半兩。
上為末。
每服3錢,食後酒調下。

方劑組成解釋


通痹散由16味中藥組成,其中獨活、羌活、防風、細辛、當歸、白朮、沒藥、白僵蠶、藁本、甘草、白芷、川芎、蒼朮、穿山甲、麝香等均具有祛風散寒、通痹止痛的作用。獨活、羌活、防風、細辛等具有較強的祛風散寒作用,可以緩解腰腳冷痹的症狀;當歸、白朮、沒藥、白僵蠶等具有較強的通痹止痛作用,可以緩解腰腳冷痹的疼痛症狀;藁本、甘草、白芷、川芎、蒼朮、穿山甲、麝香等可以調和諸藥,增強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痹散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過敏、腹瀉等。因此,在使用通痹散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通痹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三十八。 組成:獨活、川芎、天麻、當歸、白朮各等分。 主治:風寒濕痹,腰以下至足冷如冰,不能自舉,或因熱立冷水中,久成此疾。

通痹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七引王海藏方。 組成:獨活半兩,羌活3錢,防風半兩,細辛半兩,當歸半兩,白朮1兩,沒藥2錢,僵蠶2錢,藁本3錢,甘草2錢,白芷1兩,川芎2錢,蒼朮3錢,川山甲3錢,麝香半兩。 主治:腰腳冷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