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華湯

SHI HU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腎經 17%
胃經 15%
肝經 13%
肺經 11%
心經 9%
大腸經 9%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十華湯

組成:附子、黃耆、羌活、白朮、橘皮、桔梗、乾薑、肉桂、甘草、吳茱萸、五加皮。

主治功效:元氣大傷,嘔吐腹瀉,中風偏癱麻痹疼痛,腳氣浮腫,行走困難。

十華湯的組成中藥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3.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4.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5.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6.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7.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8.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9. 五加皮:具有補益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等傳統代功效。

  10.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11.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總結:

十華湯是中藥方劑,由附子、黃耆、羌活、白朮、橘皮、桔梗、乾薑、肉桂、甘草、吳茱萸、五加皮組成。具有補氣固表、溫經散寒、利水消腫、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元氣大傷,嘔吐腹瀉,中風偏癱麻痹疼痛,腳氣浮腫,行走困難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附子(炮裂,去皮臍)、黃耆(銼)、羌活(去蘆頭)、白朮(炒)、青橘皮(湯浸,去白)、桔梗(炒)、乾薑(炮)、桂(去粗皮)、甘草(炙)、五加皮(用吳茱萸1兩,以水一碗,同五加皮煮之,水盡為度,去茱萸,細銼皮,焙乾用)各等分。
補元氣,調臟腑,解二毒傷寒,除腰膝疼痛。
上藥銼如麻豆。
每服3錢匕,用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2個(擘破),煎至6分,去滓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十華湯由附子、黃耆、羌活、白朮、橘皮、桔梗、乾薑、肉桂、甘草、吳茱萸、五加皮等十味中藥組成。方中附子、乾薑、肉桂溫陽散寒;黃耆、白朮健脾益氣;羌活、桔梗、橘皮、五加皮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甘草、吳茱萸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溫陽散寒、通絡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腳氣病霍亂半身不遂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細菌性食物中毒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上吐下瀉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十華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黃耆(銼)、羌活(去蘆頭)、白朮(炒)、青橘皮(湯浸,去白)、桔梗(炒)、乾薑(炮)、桂(去粗皮)、甘草(炙)、五加皮(用吳茱萸1兩,以水一碗,同五加皮煮之,水盡爲度,去茱萸,細銼皮,焙乾用)各等分。 主治:補元氣,調臟腑,解二毒傷寒,除腰膝疼痛。主治:真陽傷憊,霍亂吐瀉,偏風(疒帬)麻痹痛,腳氣註腫,行履不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