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鼓通證散

SHI GU TONG ZH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腎經 15%
脾經 15%
膀胱經 15%
肝經 11%
大腸經 8%
胃經 4%
心經 2%
小腸經 2%
膽經 0%
肺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十鼓通證散:一味消腫散結、逐水逐積的中藥方劑。

十鼓通證散為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消腫散結、逐水逐積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十鼓證。

十鼓證是指因氣滯、食積、熱邪、風邪、勞累過度、濕邪、寄生蟲、血瘀、疳積等因素引起的腹脹,並四肢腫脹的病症。

十鼓通證散的組成包括: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陳皮:性溫,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大戟:性苦辛,具有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功效。
  • 甘遂:性寒烈,具有峻下逐水之功效,可攻逐水停,通利二便。
  •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芫花: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
  • 葶藶子: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 防己:性苦、辛,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十鼓通證散的用法用量為:口服,一次3-6克,一日3次。

十鼓通證散的禁忌症狀為: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患者禁用。

十鼓通證散的注意事項為:

  •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 服藥期間若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十鼓通證散為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消腫散結、逐水逐積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十鼓證。十鼓通證散的組成為:麻黃、陳皮、大戟、甘遂、桑白皮、烏梅、細辛、芫花、葶藶子、防己。十鼓通證散的用法用量為:口服,一次3-6克,一日3次。十鼓通證散的禁忌症狀為: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患者禁用。十鼓通證散的注意事項為: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服藥期間若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大戟、甘遂、麻黃、烏梅、葫蘆巴、葶藶、芫花、黑牽牛、細辛、漢防己、檳榔海蛤、陳皮、桑皮。
上為細末。
每服1錢,或2-3錢,五更用生薑湯調服。
忌鹽、醋、醬一百日。

方劑組成解釋


大戟、甘遂、麻黃、烏梅、葫蘆巴、葶藶子、芫花、黑牽牛、細辛、防己、文蛤、陳皮、桑白皮等十味中藥,均具有消腫利水、通利關節的功效。其中,大戟、甘遂、麻黃、烏梅、葫蘆巴、葶藶子、芫花、黑牽牛、細辛、防己等十味中藥,均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胸腹腫脹、四肢腫脹等症狀。文蛤、陳皮、桑白皮等三味中藥,均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胸腹腫脹、四肢腫脹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十鼓通證散,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六。 組成:大戟、甘遂、麻黃、烏梅、葫蘆巴、葶藶、芫花、黑牽牛、細辛、漢防己、檳榔、海蛤、陳皮、桑皮。 主治:十鼓證。氣鼓、食鼓、熱鼓、風鼓、勞鼓、濕鼓、蟲鼓、血鼓、疳鼓,胸腹腫脹,並四肢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