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味榜嘎散

SHI SAN WEI BANG G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膽經 18%
脾經 12%
肺經 10%
心包經 9%
三焦經 9%
胃經 9%
肝經
膽經
脾經
肺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十三味榜嘎散,由秦艽、柴胡、五靈脂、白前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強筋骨等多種功效,主治黃疸型肝炎和膽囊炎等疾病。

秦艽味苦、辛,性溫,主入肝、脾、腎經,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清熱瀉火的功效主要表現在能夠清虛熱、瀉火之功,尤為擅長清骨蒸潮熱,是治療陰骨蒸潮熱的常用藥。祛風除濕的功效則體現在祛除體內風濕之邪,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以及清熱祛濕,使濕熱之邪從體內排出。清熱利尿的功效是通過清熱滋陰,使虛熱之邪得以緩解而實現,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皆可強筋骨,強筋骨為其要義。

柴胡味微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瀉火、祛風止痛、調經止痛的功效。柴胡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緩解肝鬱氣滯導致的胸脅脹滿、頭暈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狀。柴胡清熱瀉火的功效主要表現在清少陽熱,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治療發熱、頭痛、口乾口苦、煩躁不安等症狀。柴胡祛風止痛的功效主要表現在疏散風寒,疏通經絡,緩解風寒阻滯所致的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柴胡調經止痛的功效主要表現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緩解肝鬱氣滯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白前味甘、性溫,入肺、脾經,具有溫中化痰、止咳化痰、降氣、消食化積的功效。白前是治療寒痰的常用中藥,能溫中化痰,促進痰液排出,減輕寒痰症狀。此外,白前還能瀉肺降氣,下痰止嗽,治肺實喘滿,咳嗽,多痰,胃脘疼痛。白前消食化積,調和脾胃,助運中焦,消導停滯。其性微寒,味甘,入肺、胃經,既能清肺熱,又能健脾胃,兼治肺胃積滯。

五靈脂味苦、辛,性溫,主入肝、脾、腎經,功能功效包含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等。五靈脂炒用有助於止血,適用於血瘀內阻、血不循經的出血證,如婦女血瘀崩漏等,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中藥材共同使用。此外,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常被用於治療瘀血阻滯諸痛證,如胸、脅、脘、腹刺痛、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及骨折腫痛等。五靈脂性溫,味辛,入心、脾、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蛇及蠍、蜈蚣咬傷。五靈脂還具有調經止血、活血化瘀、溫經散寒之功,可治療月經不調、赤帶不絕、胎前產後血崩、血氣諸痛等婦科疾病。

十三味榜嘎散由以上四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強筋骨等多種功效,主治黃疸型肝炎和膽囊炎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榜嘎38克,波稜瓜子20克,麻花,秦艽花70克,迭達30克,直立紫堇42克,苦菜70克,洪連40克,三棵針皮50克,柴胡草100克,甘青青藍100克,五靈脂膏40克,細葉白前子34克,紅景天83克。
清肝熱,退黃疸。
上為細末,過篩,混勻即得。
口服,每次1~1.5克,1日2次。

方劑組成解釋


  • 秦艽: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疸型肝炎、膽囊炎等疾病。
  •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清熱燥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疸型肝炎、膽囊炎等疾病。
  • 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疸型肝炎、膽囊炎等疾病。
  • 白前: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黃疸型肝炎、膽囊炎等疾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腎損害。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黃疸慢性肝炎膽囊炎黃熱病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十三味榜嘎散, 出處:《中國藥典》一部。 組成:榜嘎38g,波棱瓜子20g,麻花,秦艽花70g,叠達30g,直立紫堇42g,苦菜70g,洪連40g,三棵針皮50g,柴胡草100g,甘青青藍100g,五靈脂膏40g,細葉白前子34g,紅景天83g。 主治:清肝熱,退黃疸。主治:黃疸型肝炎,膽囊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