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食養脾湯

HUA SHI YANG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6%
胃經 24%
肺經 19%
心經 8%
腎經 6%
肝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化食養脾湯:

中藥方劑組成:

  • 人參: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有補氣、益氣、生津、養血、健脾、益胃、安神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有利水滲濕、健脾補虛、益氣生津、寧心安神、強心利尿等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食、止嘔等功效。
  • 半夏:性溫,味辛,歸脾、肺、胃經,有燥濕化痰、消食、止嘔、降逆等功效。
  • 神麴:性甘溫,入脾、胃經,有消食化積、醒脾開胃、益氣健脾、除煩安神等功效。
  • 麥芽:性甘、平,入脾、胃經,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開胃進食等功效。
  • 山楂:性微溫,味酸、甘,歸脾、胃、肝經,有活血化瘀、消積化滯、行氣散瘀、健脾開胃、降血脂等功效。
  •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有溫中止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等功效。
  •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有清熱解毒、益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性甘,味苦,歸脾、胃經,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補中益氣、固表止汗等功效。

功效:

  • 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 理氣止嘔、燥濕化痰。
  • 補氣益虛、益氣生津。

適應症:

  • 脘腹脹滿、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大便稀溏、四肢倦怠、精神疲乏、面色萎黃、舌苔白膩、脈緩弱等症狀。
  •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食管反流病等。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 6-9 克,一日 2-3 次。
  • 煎服,一次 10-15 克,一日 1-2 次。

注意事項:

  • 孕婦禁用。
  • 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慎用。
  •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總結:

化食養脾湯,是由人參、茯苓、陳皮、半夏、神麴、麥芽、山楂、砂仁、甘草、白朮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理氣止嘔、燥濕化痰、補氣益虛、益氣生津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脘腹脹滿、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大便稀溏、四肢倦怠、精神疲乏、面色萎黃、舌苔白膩、脈緩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白茯苓1錢,陳皮1錢,半夏1錢,神曲(炒)1錢,麥芽(炒)1錢,山楂1錢,砂仁8分,甘草3分,白朮1錢半。
胸膈痞脹甚者,加厚朴、枳實各1兩;胃脘痛,加草蔻仁1錢;氣滯痰盛者,去人參,加香附1錢,半夏倍之。
水3鐘,加生薑3片,煎8分,食遠服。

方劑組成解釋


化食養脾湯由人參、茯苓、陳皮、半夏、神麴、麥芽、山楂、砂仁、甘草、白朮等中藥組成。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的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利水的作用,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的作用,半夏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神麴具有消食化積的作用,麥芽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山楂具有消食化積的作用,砂仁具有行氣和胃的作用,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白朮具有健脾燥濕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化食養脾湯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寒、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不宜服用化食養脾湯。

相同名稱方劑


化食養脾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十三。 組成:人參1錢,白茯苓1錢,陳皮1錢,半夏1錢,神曲(炒)1錢,麥芽(炒)1錢,山楂1錢,砂仁8分,甘草3分,白朮1錢半。 主治:傷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