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陽益胃散

SHENG YANG YI WE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杏苑》卷三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19%
心經 13%
腎經 9%
胃經 7%
肝經 6%
大腸經 6%
膀胱經 6%
三焦經 5%
膽經 3%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升陽益胃散配方: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功效:

  • 中氣虧敗:身體的正氣虛弱,無法抵禦外邪。
  • 脾濕壅遏:脾臟功能失調,水濕內停而阻滯氣機。
  • 陽氣不伸:身體的陽氣不足,無法溫煦全身。
  • 體重肢節疼痛:全身肌肉關節疼痛,尤其是在天氣寒冷或潮濕的時候。
  • 口燥舌乾:口乾舌燥,口內有發燒的感覺。
  • 飲食無味:吃東西沒有味道,不想吃東西。
  • 大便不調:大便不規律,時而便祕,時而腹瀉。
  • 小便短澀:小便量少,顏色發黃,排尿困難。
  • 不欲食:不想吃東西,食慾不振。
  • 食不消:吃下去的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經常有腹脹、腹痛的症狀。
  • 灑淅惡寒:身體怕冷,經常打哆嗦。
  • 潮熱:身體突然發熱,出汗,然後又恢復正常。

總結:

升陽益胃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氣、升陽、祛濕、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治療中氣虧敗、脾濕壅遏、陽氣不伸、體重肢節疼痛、口燥舌乾、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短澀、不欲食、食不消、灑淅惡寒、潮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3錢,黃耆2錢,白朮1錢,甘草(炙)7分,羌活7分,防風1錢,獨活7分,柴胡1錢,升麻8分,茯苓1錢,澤瀉1錢,黃連7分,陳皮1錢,半夏8分,白芍8分。
服藥小便利而病癒加增劇者,是以不當利小便,宜去茯苓,澤瀉。
上(口父)咀。加生薑3片、大棗2枚,水煎,食後服。
如善食,一二日不可飽,以藥力尚少,恐胃氣易傷,不得轉運生發,以致泄瀉,須稍食滋味之物,或美食助藥以增升浮之胃氣,慎不可淡食,以助邪氣之降沈,宜稍復形體,使胃氣與藥轉運升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人參、黃耆、白朮、甘草補益脾胃之氣為君藥;羌活、防風、獨活、柴胡、升麻疏散風寒、振奮陽氣為臣藥;茯苓、澤瀉利濕化濁為佐藥;黃連、陳皮、半夏、白芍和胃降逆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升陽益胃、健脾和中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怕冷食慾不振口乾口渴身體沉重身體發低熱舌苔乾燥(舌乾)

相同名稱方劑


升陽益胃散, 出處:《杏苑》卷三。 組成:人參3錢,黃耆2錢,白朮1錢,甘草(炙)7分,羌活7分,防風1錢,獨活7分,柴胡1錢,升麻8分,茯苓1錢,澤瀉1錢,黃連7分,陳皮1錢,半夏8分,白芍8分。 主治:中氣虧敗,脾濕壅遏,陽氣不伸。體重肢節疼痛,口燥舌乾,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短澀,不欲食,食不消,灑淅惡寒,潮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