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竹瀝湯

GAN ZHU L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6%
肝經 13%
心經 12%
胃經 11%
膀胱經 8%
腎經 7%
膽經 6%
大腸經 2%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甘竹瀝湯的主要成分包括:竹瀝、生薑、防風、甘草、防己、麻黃、人參、黃芩、白朮、細辛、秦艽、桂枝、附子。

  • 生薑:辛溫解表,發汗散寒,止嘔化痰。
  • 桂枝:辛溫解表,發汗驅風,溫通經脈。
  • 甘草:甘平補氣,清熱解毒,益氣和中。
  • 麻黃:辛溫解表,宣肺平喘,發汗利水。
  • 白朮:甘溫健脾,益氣止汗,燥濕利水。
  • 防風:辛溫解表,祛風除濕,止痛。
  • 附子:辛熱溫中,回陽救逆,補火助陽。
  • 黃芩:苦寒清熱,燥濕瀉火,涼血止血。
  • 秦艽:苦涼清熱,祛風除濕,清熱利尿。
  • 人參:甘溫補氣,益氣健脾,寧心安神。
  • 細辛:辛溫解表,散寒除濕,溫肺化飲。
  • 防己:苦、辛,性微溫,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甘竹瀝湯具有以下功效:

  • 祛風除濕,解表散寒。
  • 補氣溫中,益氣回陽。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活絡止痛,舒筋通絡。

主治:

  • 中風:中風後遺症,如半身不遂、言語不清、吞嚥困難等。
  • 惡風:怕風。
  • 噎倒悶:喉嚨堵塞,呼吸困難。
  • 口噤不能語:嘴巴緊閉,不能說話。
  • 肝厥:肝臟功能衰竭。
  • 屍蹷:屍體僵直。
  • 死不識人:死後不認識人。
  • 閉目:眼睛閉著。
  • 灸針不知痛:針灸時沒有疼痛感。
  • 風狂:精神錯亂。
  • 風濕痹痛: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
  • 水腫:小便不利,水腫等。
  • 咳嗽、痰多:外感風寒,咳嗽、痰多等。
  • 泄瀉:泄瀉,腹瀉等。

總結: 甘竹瀝湯是一個經典的中藥方劑,具有祛風除濕、補氣溫中、清熱解毒、活絡止痛等功效。常用於中風、風濕痹痛、咳嗽、痰多、泄瀉等疾病的治療。

傳統服藥法


甘竹瀝1鬥,生薑3兩,防風3兩,甘草(炙)3兩,防己1兩,麻黃(去節)1兩,人參1兩,黃芩1兩,白朮1兩,細辛1兩,茵芋1兩,秦艽1兩,桂心1兩,附子1枚(大者,炮)。上(口父)咀。以湯漬藥令赤,合竹瀝,煮取4升,分為4服。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豬肉、冷水。

方劑組成解釋


甘竹瀝湯由竹瀝、生薑、防風、甘草、防己、麻黃、人參、黃芩、白朮、細辛、秦艽、桂枝、附子等中藥組成。竹瀝具有清熱解毒、利咽開聲的功效;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止痙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防己具有祛風除濕、利尿通淋的功效;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細辛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秦艽具有祛風除濕、利尿通淋的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絡的功效;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的功效。甘竹瀝湯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通絡、開竅醒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卒中惡風噎倒悶、口噤不能語、肝厥、屍蹷、死不識人、閉目、灸針不知痛、風狂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甘竹瀝湯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通絡、開竅醒神的功效,但由於其性質偏溫燥,因此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此外,甘竹瀝湯含有麻黃、附子等中藥,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孕婦、小孩、體弱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怕冷牙齒緊閉口張不開怕吹到風

相同名稱方劑


甘竹瀝湯, 出處:《外台》卷十四引《深師方》。 組成:甘竹瀝1鬭,生薑3兩,防風3兩,甘草(炙)3兩,防己1兩,麻黃(去節)1兩,人參1兩,黃芩1兩,白朮1兩,細辛1兩,茵芋1兩,秦艽1兩,桂心1兩,附子1枚(大者,炮)。 主治:卒中惡風噎倒悶,口噤不能語,肝厥,屍蹷,死不識人,閉目,灸針不知痛,風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