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

Xiao Chai H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脾經 15%
胃經 15%
肝經 11%
膽經 11%
心經 9%
心包經 8%
三焦經 8%
大腸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12-01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弦脈,浮脈

舌象舌苔淡薄白

疼痛肋間神經疼痛,月經偏頭痛,偏頭痛,耳朵痛,咽喉痛,胸悶胸痛,女外陰痛,坐骨神經痛,下腹部痛(小腹痛),心絞痛,乳房脹痛,乳房脹痛,頭痛

症狀忽冷忽熱,食慾不振,口乾口渴,嘴裡發苦,暈眩,夜間易醒,月經期間暈眩,嘔吐,腹瀉,噁心反胃,氣喘,眼睛癢,心胸煩熱,耳鳴,夜間盜汗

現代疾病甲狀腺亢進,腮腺炎,麥粒腫,憂鬱性障礙,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乳房硬結,乾燥症候群,胃潰瘍,慢性肝炎,梅尼爾氏病,甲狀腺腫,慢性肝硬化,中耳炎,膽囊炎,胃及十二指腸炎

方劑介紹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是網路的熱門中藥方劑,在Google Trend紀錄顯示,尤其是香港地區的人們特別喜歡搜尋這個方劑,其次是台灣,這是《傷寒論》中治療「少陽病」,和解少陽的主要方證。

關於「少陽病」,必須先理解「太陽病」,太陽表證是「發熱、惡寒」同時出現,而陽明病「只熱不寒」,少陽病「寒熱往來」,交替而作(註1)。代表已經離開太陽之表證,漸行化熱內傳,但是又沒有進入陽明之里證,所以少陽是「半表半里」的狀態

傷寒進入少陽階段,可謂邪正相爭,所以往來寒熱。少陽經就經絡而言,指的是膽經與三焦經,少陽經異常時,鬱而化熱,膽火上炎,導致胸脅苦滿、心煩、口苦、咽乾、目眩。膽熱犯胃,胃失和降,氣逆於上,故默默不欲飲食而嘔吐。

當邪在少陽,膽胃不和時,主要症狀就是:口苦、口乾、暈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耳聾目赤、脈弦,屬於半表半裏,宜和解之法,這也被稱為「柴胡證」。

由於柴胡證很常見,中醫臨床上認為,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1-2主證,便可用本方治療,不必待其證候悉具。正如《傷寒論》所說:「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傷寒論》提到,婦人經期,感受風邪,邪熱內傳,熱與血結,血熱瘀滯,疏泄失常,故經水不當斷而斷、寒熱發作有時。所以女性月經期間的感冒,通常可以服用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為和解劑,一般服藥之後,不會透過流汗來治癒感冒,但有時候也會出汗,這是因為胃氣調和所造成。所以《傷寒論》說:「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有些人因為正氣不足,服用小柴胡湯後會先發冷,然後發熱出汗,呈現「戰汗」現象,這屬於正勝對戰的現象。

小柴胡湯的加減:若胸中煩而不嘔,為熱聚於胸,去半夏、人參,加瓜蔞清熱理氣寬胸;渴者,是熱傷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腹中痛,是肝氣乘脾,宜去黃芩,加芍藥柔肝緩急止痛;脅下痞硬,是氣滯痰鬱,去大棗,加牡蠣軟堅散結;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氣凌心,宜去黃芩,加茯苓利水寧心;不渴,外有微熱,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參,加桂枝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飲,宜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溫肺止咳。

古人發現在黃疸、瘧疾以及內傷雜病中,也會出現少陽症狀,因此也運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進而獲得療效。

現代常運用小柴胡湯於:感冒、流行性感冒、過敏性氣喘、瘧疾、經期發熱、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膽囊炎、膽結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產褥熱、急性乳腺炎、睪丸炎、膽汁返流性胃炎、胃潰瘍等。


註1:太陽表證,衛氣浮盛於表與邪相爭(發熱)的同時,無力再行溫分肉之功能(惡寒),故發熱惡寒並見;陽明裡證,邪熱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鬥爭甚為劇烈,處於相持膠著狀態,故但熱而不寒;而少陽半表半里之證,正氣相對不足,邪氣亦非亢盛,其正邪鬥爭之程度,相對陽明裡證而言,不甚劇烈,然正邪之間,互為進退,導致機體陰陽盛衰難定,或偏於陽盛而發熱,或偏於陰盛而惡寒,或陰陽暫時平衡而寒熱休止,故寒熱往來,休作有時。

傳統服藥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據其組成而言,是融祛邪扶正、木土同治於一體。其中柴胡、黃芩為方中之主要成分,柴胡氣質輕清,升達疏透,能使少陽邪熱外解。

黃芩苦寒質重,清泄邪火,能使少陽邪熱內消,故謂其清解半里之邪;二者相伍,外透內泄,而使少陽半表半里之邪一時並解;據其用量分析,柴胡半斤,黃芩三兩,則本方外透之力強而內泄之力弱,則在不言之中,故服後每多「汗出而解」。

半夏、生薑,調理胃氣,降逆止嘔;人參、甘草、大棗,培土和中,扶助正氣二組藥物既可防木邪犯土,亦可扶正以助柴胡、黃芩祛邪。由是可知,本方寒溫合用,攻補兼施,升降協同,內外並舉,具有疏利三焦、宣通內外、調達上下和暢氣機的作用,確能體現和解大法之奧義。

諸藥合用,以和解少陽為主,兼補胃氣,使邪氣得解,樞機得利,胃氣調和,則諸症自除。原方「去滓再煎」,使藥性更為醇和,藥湯之量更少,減少了湯液對胃的刺激,避免停飲致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長期服用可能引起頭痛、頭暈,牙齦出血、肺炎 肝陽上亢,高血壓,陰虛吐血慎用 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對陰虛血少者禁用。

現代藥理研究


有關小柴胡湯的實驗研究,開展較為廣泛,尤以日本漢方醫學研究者成就顯著。經過不懈的努力,目前已從不同途徑證實,本方具有多種藥理效應,其藥效機制已逐步得到較合理闡釋,簡要綜述於下。

  1. 解熱作用:柴胡有退熱效果;黃苓能解熱:生薑可促進發汗散熱。
  2. 肝臟保護作用:柴胡、半夏、黃苓有抗肝損害作用,對病毒性肝炎有良好療效;柴胡、黃苓能利膽;半夏、黃苓、甘草可以解毒。本方對多種化學物質或藥物所致的肝損傷有減輕或預防效應。對氯燒引起的肝細胞壞死和肝功能異常有抑製作用,對PQ引起的肝微粒體的脂質過氧化反應所發生的氧化有消除作用。直接抑制肝臟纖維化的形成。肝臟糖元增量作用、高血脂症改善作用、小胞體系酶活性抑製作用、抗體產生系統的修飾、干擾素誘發作用、肝細胞再生促進作用、脂肪肝改善作用、抗炎、抗變態反應作用...研究成果非常多。
  3. 免疫調節作用:本方具有較為廣泛而複雜的免疫調節效應,其作用途徑是多方面的。小柴胡湯的多種生藥成分在調控免疫反應方面具有多種複雜的機理,其作用中以對免疫抑制狀態最為有效,但也能改善亢進模型。小柴胡湯可刺激T細胞功能,可作用於吞噬細胞,改善抗體產生的抑制。
  4. 內分泌調節:小柴胡湯對丘腦、垂體、腎上腺系統有顯著的調節作用。
  5. 抗病原作用:黃芩有抗菌作用;柴胡對流行感冒病毒、結核菌植原蟲有抑制作用。
  6. 抗炎症抗過敏:小柴胡湯的抗炎作用機理具有雙重性,實驗表明,本方不僅通過促進垂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功能,增強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及與糖皮質激素受體的結合,發揮間接的抗炎作用,也可能直接作用於炎症細胞,抑制花生四烯酸的級聯過程。柴胡可鎮靜消炎;黃苓降低毛細血管之通透性,可消腫及抗過敏;甘草可抗過敏;人參可增強網狀內皮系統之吞噬功能。本方抗炎,抗組織胺與抗肉芽腫作用較強。
  7. 袪痰鎮咳:半夏有明顯鎮咳作用;甘草可以袪痰止咳。
  8. 止嘔作用:半夏有止嘔作用;生薑促進消化液分泌;柴胡、黃芩有鎮靜作用。四藥合用,有鎮吐與緩解消化道症狀作用。
  9. 抗腫瘤作用:本方抗腫瘤效應已被臨床所證實,而其機理較為複雜,普遍認為與其免疫調節機制直接相關,其作用環節是多方面的。實驗表明,本方試管內對11種不同分化程度的人肝、膽道系統癌細胞株的濃度依賴性抑制效果,特別是對膽囊、膽道系統腺癌細胞株作用明顯。
  10. 其他作用:小柴胡湯能使膽囊結石症女性患者的Oddi氏括約肌收縮增強,舒張加速,從而可有效防止十二指腸液由乳頭逆流,亦可防止膽汁鬱積,這種調節作用可能是其治療胸脅苦滿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期應用本方,可抑制動脈硬化的發生,其作用機理包括減輕血管平滑肌損害、改善膽固醇代謝、抗氧化、調節血凝纖溶系統、抑制血小板凝集等。

小柴胡湯的經絡型態


小柴胡湯的經絡型態,常見於所謂的鐵三角經絡型態,基於肝經實證、脾經膀胱經虛證的一種經絡型態,常見於夏天,而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現:

常出現小柴胡湯證的經絡型態
常出現小柴胡湯證的經絡型態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小柴胡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二。 組成:柴胡、黃芩、廣皮、甘草、川芎、天麻、半夏。 主治:少陽眩暈症,寒熱,嘔而口苦,頭眩,脈弦數。

小柴胡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二。 組成:柴胡、黃芩、廣皮、甘草、半夏、人參。 主治:和解少陽。主治:少陽潮熱,發於寅卯二時,先有微寒而熱,有汗,脈弦。

小柴胡湯, 出處:《喉科紫珍集》卷上。 組成:柴胡8分,甘草5分,元參1錢5分,黃芩1錢,制半夏1錢,桔梗1錢。 主治:少陽受病,頭角、兩耳前後結腫,耳鳴筋痛,寒熱嘔吐,煩躁。

小柴胡湯, 出處:《筆花醫鏡》卷一。 組成:柴胡2錢,赤芍1錢5分,甘草1錢,半夏1錢,黃芩1錢5分,人參5分,生薑2片,大棗2個。 主治:寒熱往來,少陽瘧疾,口苦耳聾,胸滿脅痛。

小柴胡湯,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柴胡1錢,黃芩1錢,山梔1錢,柿蒂1錢,陳皮1錢,砂仁1錢,半夏1錢(薑汁炒),竹茹1錢,藿香8分,沉香3分,木香3分,茴香5分,甘草3分。 主治:身熱,煩渴,發呃。

小柴胡湯, 出處:《口齒類要》。 組成:柴胡1錢,黃連1錢半,半夏1錢,人參1錢,甘草(炙)5分。 主治:肝膽經風熱侮脾土,唇口腫痛,或寒熱往來,或日晡發熱,或潮熱身熱,或怒而發熱脅痛,甚者轉側不便,兩脅痞滿,或瀉利咳嗽,或吐酸苦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