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飲丸

DA WU YI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八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1%
腎經 10%
心經 10%
大腸經 7%
膀胱經 6%
小腸經 3%
膽經 1%
三焦經 1%
心包經 0%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五飲丸 」,主要成分是:

  • 遠志
  • 苦參
  • 海螵蛸
  • 藜蘆
  • 白朮
  • 甘遂
  • 五味子
  • 大黃
  • 石膏
  • 桔梗
  • 半夏
  • 紫菀
  • 前胡
  • 芒硝
  • 天花粉
  • 桂枝
  • 芫花
  • 當歸
  • 人參
  • 川貝母
  • 茯苓
  • 白芍
  • 大戟
  • 葶藶子
  • 黃芩
  • 常山
  • 山藥
  • 厚朴
  • 細辛
  • 附子
  • 巴豆
  • 肉蓯蓉
  • 甘草

主治功效是:

  • **留飲:**因飲酒或傷寒而飲過多冷水所引起的五種積飲之一。其症狀為水停滯在心下,出現胸悶、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
  • **澼飲:**因飲酒或傷寒而飲過多冷水所引起的五種積飲之一。其症狀為水積聚在兩脅之下,出現脅痛、胸悶、腹脹等症狀。
  • **淡飲:**因飲酒或傷寒而飲過多冷水所引起的五種積飲之一。其症狀為水積聚在胃中,出現胃脘疼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 **溢飲:**因飲酒或傷寒而飲過多冷水所引起的五種積飲之一。其症狀為水溢出膈上,出現胸悶、氣短、咳嗽等症狀。
  • **流飲:**因飲酒或傷寒而飲過多冷水所引起的五種積飲之一。其症狀為水積聚在腸間,出現腹痛、腹瀉、腸鳴等症狀。

中藥方劑「 大五飲丸 」,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可清熱解毒,緩解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 **利水消腫:**可利水消腫,緩解水腫、尿少等症狀。
  • **止咳化痰:**可止咳化痰,緩解咳嗽、咳痰等症狀。
  • **活血化瘀:**可活血化瘀,緩解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 **溫補氣血:**可溫補氣血,緩解氣血不足引起的疲勞、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 **鎮靜安神:**可鎮靜安神,緩解失眠、多夢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 大五飲丸 」,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活血化瘀、溫補氣血、鎮靜安神等功效。可治療留飲、澼飲、淡飲、溢飲、流飲等五種積飲,以及發熱、口渴、咽喉腫痛、水腫、尿少、咳嗽、咳痰、疼痛、腫脹、疲勞、乏力、面色蒼白、失眠、多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遠志1兩,苦參1兩,烏賊骨1兩,藜蘆1兩,白朮1兩,甘遂1兩,5味子1兩,大黃1兩,石膏1兩,桔梗1兩,半夏1兩,紫菀1兩,前胡1兩,芒消1兩,栝樓根1兩,桂心1兩,芫花1兩,當歸1兩,人參1兩,貝母1兩,茯苓1兩,芍藥1兩,大戟1兩,葶藶1兩,黃芩1兩,恆山3分,薯蕷3分,厚朴3分,細辛3分,附子3分,巴豆三10枚,蓯蓉1兩,甘草3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飲服3丸,每日3次。稍稍加之,以知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大五飲丸由遠志、苦參、海螵蛸、藜蘆、白朮、甘遂、五味子、大黃、石膏、桔梗、半夏、紫菀、前胡、芒硝、天花粉、桂枝、芫花、當歸、人參、川貝母、茯苓、白芍、大戟、葶藶子、黃芩、常山、山藥、厚朴、細辛、附子、巴豆、肉蓯蓉、甘草等中藥組成。

遠志、苦參、海螵蛸、藜蘆、白朮、甘遂、五味子、大黃、石膏、桔梗、半夏、紫菀、前胡、芒硝、天花粉、桂枝、芫花、當歸、人參、川貝母、茯苓、白芍、大戟、葶藶子、黃芩、常山、山藥、厚朴、細辛、附子、巴豆、肉蓯蓉、甘草等中藥均具有清熱利水、化痰散結的功效,因此大五飲丸具有清熱利水、化痰散結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五飲丸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大五飲丸, 出處:《千金》卷十八。 組成:遠志1兩,苦參1兩,烏賊骨1兩,藜蘆1兩,白朮1兩,甘遂1兩,五味子1兩,大黃1兩,石膏1兩,桔梗1兩,半夏1兩,紫菀1兩,前胡1兩,芒消1兩,栝樓根1兩,桂心1兩,芫花1兩,當歸1兩,人參1兩,貝母1兩,茯苓1兩,芍藥1兩,大戟1兩,葶藶1兩,黃芩1兩,恆山3分,薯蕷3分,厚朴3分,細辛3分,附子3分,巴豆30枚,蓯蓉1兩,甘草3分。 主治:由飲酒後及傷寒飲冷水過多所致5飲:留飲,停水在心下;澼飲,水澼在兩脅下;淡飲,水在胃中;溢飲,水溢在膈上五臟間:流飲,水在腸間,動搖有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