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胃湯

ZHU W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十一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胃經 21%
肺經 16%
肝經 11%
腎經 6%
心經 5%
大腸經 5%
膽經 4%
小腸經 1%
膀胱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助胃湯

組成:

  • 青皮: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白朮: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厚朴:辛、苦、溫,入脾、肺、胃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陳皮:辛、苦、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黃芩:苦、寒,入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白芍:酸、苦、微寒,入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山楂:酸、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功效。

  • 木通:苦、甘,入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山藥:甘、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甘草:甘、平,入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 消化不良:助胃湯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的功效,可改善消化不良、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

  • 胃痛:助胃湯具有溫中散寒、緩解疼痛的功效,可緩解胃痛、胃痙攣等症狀。

  • 胃酸過多:助胃湯具有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的功效,可緩解胃酸過多、胃灼熱等症狀。

  • 胃潰瘍:助胃湯具有促進胃潰瘍癒合、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胃潰瘍引起的疼痛、出血等症狀。

  • 胃炎:助胃湯具有消炎、止痛、健脾胃的功效,可改善胃炎引起的胃痛、胃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

總結:

助胃湯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溫中散寒、緩解疼痛等功效。它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胃痛、胃酸過多、胃潰瘍、胃炎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青皮(炒)4分,白朮(炒)1錢,厚朴(薑炒)7分,陳皮8分,黃芩(炒)5分,白芍藥(炒)7分,山楂肉1錢,木通4分,山藥(炒)1錢,甘草(炙)3分。
食重者,加枳實;痰甚者,加半夏。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青皮、白朮、厚朴、陳皮,均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積;黃芩、白芍,清熱瀉火,除煩解渴;山楂、木通,消食化積,行氣導滯;山藥、甘草,益氣健脾,和胃止瀉。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消食化積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

相同名稱方劑


助胃湯, 出處:《誠書》卷十一。 組成:青皮(炒)4分,白朮(炒)1錢,厚朴(薑炒)7分,陳皮8分,黃芩(炒)5分,白芍藥(炒)7分,山楂肉1錢,木通4分,山藥(炒)1錢,甘草(炙)3分。 主治:洞泄,萎黃,蒸熱。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