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脾湯

ZHU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點點經》卷二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16%
肝經 14%
肺經 13%
腎經 11%
心經 9%
膀胱經 3%
膽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助脾湯」,由茯苓、當歸、陳皮、蒼朮、白朮、白扁豆、車前子、益智仁、青皮、甘草等多種中草藥組成,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便不通暢、小腹脹痛且疼痛不止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蒼朮:性溫,味辛,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

車前子:性寒,味甘,歸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益智仁:性溫,味甘,入脾、胃、腎經,具有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的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中藥方劑「助脾湯」中,各味中草藥相互配合,共同發揮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等功效,有效緩解小便不通暢、小腹脹痛且疼痛不止等症狀。在中醫臨牀上,「助脾湯」常被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陳皮、山楂肉、荊芥穗、青皮、甘草、木香、牛蒡子(炒)、枳殼。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 茯苓、白朮、蒼朮:健脾利水。
  • 當歸、陳皮、車前子:行氣止痛。
  • 益智仁、甘草:補脾和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滑利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痤瘡排尿困難尿道炎前列腺增生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助脾湯,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六。 組成:陳皮、山楂肉、荊芥穗、青皮、甘草、木香、牛蒡子(炒)、枳殼。 主治:痘瘡色白如錫餅,頭目浮腫;能食無他症者。

助脾湯, 出處:《點點經》卷二。 組成:茯苓1錢半,當歸1錢半,陳皮1錢半,蒼朮1錢半,白朮1錢半,扁豆1錢半,車前子1錢半,益智1錢半,青皮1錢,甘草8分。 主治:小便不通,小腹脹痛不止。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