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瀝石膏湯

ZHU LI SHI G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9%
胃經 39%
心經 8%
肝經 7%
腎經 1%
脾經 1%
膀胱經 0%
三焦經 0%
大腸經 0%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竹瀝石膏湯」是一種複方中藥,具有清熱瀉火、涼血平肝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陽氣鬱結,容易發怒,狂躁不安,向上侵犯到頭頸部的疾患。

生地黃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熱、血虛、貧血等症狀。 生地黃入肝、腎經,可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滋陰補血,養陰潤燥,清熱涼血,解熱止渴,補血滋陰,益精養髓。

升麻性微寒,味辛、苦、甘,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透疹散邪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身痛、麻疹透發不暢等症狀。 升麻入肺、肝、膽經,可發散風熱,清熱解毒,透疹散邪,解肌發汗,升陽舉陷,活血通經。

石膏性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熱、口渴、咳嗽、氣喘等症狀。 石膏入肺、胃經,可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宣肺平喘,清熱利咽,透熱散邪,涼血止血。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玄參入肺、胃、腎經,可清熱涼血,滋陰潤燥,化痰止咳,益氣養陰。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熱、口乾舌燥、咳嗽、便祕等症狀。 知母入肺、胃、腎經,可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咳平喘,益氣養陰。

梔子性寒,味苦、辛,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吐血、衄血等症狀,梔子入心、肝、大腸經,可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清熱利尿,除煩止渴。

中藥方劑「竹瀝石膏湯」中各個藥材的功效和作用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瀉火、涼血平肝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因陽氣鬱結引起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竹瀝(旋入)、石膏1兩半,赤茯苓3分(去黑皮),梔子仁3分,升麻3分,玄參3分,生地黃3分,知母(焙)3分。
上除竹瀝外,銼如麻豆大。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5片,同煎至1盞,去滓,入竹瀝半合,再煎3沸,食後、臨臥溫服,日3次。

方劑組成解釋


竹瀝,具有清熱瀉火,平肝潛陽的功效。石膏,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升麻,具有升清降火,解表透疹的功效。玄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涼血滋陰,清熱解毒的功效。知母,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竹瀝石膏湯,是由竹瀝、石膏、赤茯苓、梔子、升麻、玄參、生地黃、知母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瀉火,平肝潛陽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陽厥多怒,狂躁不安,上攻頭頸的病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竹瀝石膏湯,具有清熱瀉火,平肝潛陽的功效。但是,如果體質虛寒,或者脾胃虛弱的人,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容易生氣

相同名稱方劑


竹瀝石膏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組成:竹瀝(旋入)、石膏1兩半,赤茯苓3分(去黑皮),梔子仁3分,升麻3分,玄參3分,生地黃3分,知母(焙)3分。 主治:陽厥多怒,狂躁不安,上攻頭頸。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