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半夏湯

ZHU YU BAN XI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16%
肺經 13%
腎經 12%
大腸經 11%
心經 7%
肝經 6%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三焦經 1%
膽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茱萸半夏湯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半夏: 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附子: 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橘紅: 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橘紅常用於治療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痰濕咳嗽、瘰癧、乳癰、痰核、水腫、痞塊、吐血衄血、咳喘痰多、食慾不振、胸悶脘痞等症。橘紅藥食同源,但性溫,不宜過量服用,以免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五味子: 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其中,固澀收斂可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補氣可助脾益氣,增強抵抗力,緩解疲勞;補腎可改善腎虛諸症,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陽痿不舉等;止咳化痰可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促進痰液排出;降氣可治嘔吐、暈眩、口苦等症;生津止渴可刺激唾液和其他消化液的分泌,從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強筋骨可增強骨骼力量,強健筋骨;解酒毒可保護肝臟,促進酒精代謝,緩解酒後不適。

吳茱萸: 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總結

茱萸半夏湯的主要成分是吳茱萸、半夏、附子、橘紅、木香、五味子、甘草,具有祛痰、健脾、益腎、止瀉、止嘔、行氣活血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湯泡七次,炒)3兩,半夏(湯泡7次)3兩,附子(生,去皮臍)3兩,橘紅3兩,木香3錢(不見火),五味子半兩,甘草1分(炙)。
上為末。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7片,煎至7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吳茱萸苦溫,降逆止嘔;半夏辛溫,降逆化痰;附子辛熱,回陽散寒;橘紅辛溫,化痰散結;木香辛散溫通,行氣止痛;五味子酸收斂,固表止汗;甘草甘平,緩急和中。諸藥合用,共奏降逆止嘔、化痰散結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滑腸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二尖瓣狹窄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茱萸半夏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吳茱萸(湯泡7次,炒)3兩,半夏(湯泡7次)3兩,附子(生,去皮臍)3兩,橘紅3兩,木香3錢(不見火),五味子半兩,甘草1分(炙)。 主治:痰飲。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