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濕中和湯

ZHI SHI ZHONG H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胃經 23%
心經 11%
肝經 11%
肺經 11%
膀胱經 3%
腎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治濕中和湯

  •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甘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蒼朮:苦辛溫,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陳皮:辛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乾薑:辛熱,歸脾、胃、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厚朴:辛溫,歸脾、肺、胃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治濕中和湯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針對寒濕蘊阻的證候而組成的復方中藥湯劑。方中,蒼朮、白朮、陳皮、赤茯苓、厚朴均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理氣行氣的功效;而乾薑、甘草又能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氣健脾。諸藥合用,共奏溫中、燥濕、化痰、健脾之功,常被用於治療寒濕中阻證,證見腹痛嘔吐、泄瀉、肢體痠痛、苔白膩、脈濡緩等。

傳統服藥法


蒼朮(炒)2錢,白朮1錢,陳皮1錢,赤茯苓1錢,厚朴1錢,乾薑(炮)1錢,甘草(炙)1錢。
上銼,作一貼。
加生薑3片,燈心一撮,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蒼朮、白朮健脾燥濕;陳皮理氣和中;赤茯苓利水滲濕;厚朴行氣散寒;乾薑溫中散寒;甘草調和諸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治濕中和湯, 出處:《東醫寶鑑·雜病篇》卷三引《醫林集要》。 組成:蒼朮(炒)2錢,白朮1錢,陳皮1錢,赤茯苓1錢,厚朴1錢,乾薑(炮)1錢,甘草(炙)1錢。 主治:寒濕。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