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腸丸

ZHI CH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8%
胃經 18%
脾經 15%
心經 14%
肝經 13%
腎經 9%
肺經 6%
膽經 3%
大腸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治腸丸

**組成:**黃連,乾薑,肉荳蔻,赤石脂,龍骨,吳茱萸,訶子,

主治功效:

  1. 腸胃虛濕:腸胃虛弱,濕氣過多。
  2. 泄瀉頻並:腹瀉頻繁,並伴有其他症狀。
  3. 米穀不化:吃下的米飯和穀物不能被消化吸收。
  4. 腹脹腸鳴:腹部脹氣,腸道中有咕嚕咕嚕的聲音。
  5. 臍腹痛:肚臍周圍和腹部疼痛。
  6. 腸滑洞下:腸道鬆弛,大便不成形,容易腹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

  2.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3. **訶子:**性酸澀,微寒,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4.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

  5.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6. **肉荳蔻:**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

  7.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總結:

治腸丸是由黃連,乾薑,肉荳蔻,赤石脂,龍骨,吳茱萸,訶子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溫經散寒、溫裡溫中、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可治療腸胃虛濕、泄瀉頻並、米穀不化、腹脹腸鳴、臍腹痛、腸滑洞下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連(去須)半兩,乾薑(炮)半兩,肉豆蔻(面裹,煨香)半兩,赤石脂半兩,龍骨半兩,吳茱萸(湯洗,微炒)半兩,訶子(煨,去核)1兩半。
上為細末,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食前以米飲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苦寒,善清胃腸濕熱,乾薑辛溫,能溫中散寒,肉荳蔻辛溫,能行氣止痛,赤石脂苦寒,能燥濕止瀉,龍骨平肝潛陽,吳茱萸辛溫,能散寒止痛,訶子苦澀,能收澀腸道。諸藥合用,共奏燥濕止瀉、收澀腸道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腹中有鳴叫聲肚臍周圍腹痛

相同名稱方劑


治腸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 組成:黃連(去須)半兩,乾薑(炮)半兩,肉豆蔻(面裹,煨香)半兩,赤石脂半兩,龍骨半兩,吳茱萸(湯洗,微炒)半兩,訶子(煨,去核)1兩半。 主治:腸胃虛濕,泄瀉頻并,米谷不化,腹脹腸鳴,臍腹痛,腸滑洞下。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