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渴潤燥湯

ZHI KE RUN Z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肺經 16%
脾經 14%
心經 12%
大腸經 11%
胃經 9%
腎經 7%
膀胱經 4%
膽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主治功效


止渴潤燥湯

整體功效

清熱潤燥,和胃止渴。

主治

中消。喜溫飲,便秘陰縮,舌燥,眼燥難開。

中消,是指脾胃功能失調,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吸收和運化,導致津液不足,出現口渴、便秘、舌燥、眼燥等症狀。本方由防風、荊芥、紅花、桃仁、火麻仁、杏仁、升麻、柴胡、當歸、熟地黃、知母、黃柏、石膏、細辛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潤燥、和胃止渴的功效。

方解

本方以防風、荊芥、紅花、桃仁、火麻仁、杏仁、升麻、柴胡、當歸、熟地黃、知母、黃柏、石膏、細辛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潤燥、和胃止渴的功效。其中,防風、荊芥、紅花、桃仁、火麻仁、杏仁、升麻、柴胡、當歸、熟地黃、知母、黃柏、石膏等中藥均具有清熱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口渴、便秘、舌燥、眼燥等症狀;而細辛具有發散風寒、宣肺通鼻的功效,可以緩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狀。

注意事項

本方具有清熱潤燥、和胃止渴的功效,適合於中消、便秘、舌燥、眼燥等症狀。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本草綱目》
  • 《中醫學大辭典》

傳統服藥法


小椒、防風、荊芥、草梢、紅花、桃仁、麻仁、杏仁、升麻、柴胡、當歸、熟地、知母、黃柏、石膏、細辛。(《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防風、荊芥、紅花、桃仁、火麻仁、杏仁、升麻、柴胡、當歸、熟地黃、知母、黃柏、石膏、細辛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潤燥、和胃止渴的功效。其中,防風、荊芥、紅花、桃仁、火麻仁、杏仁、升麻、柴胡、當歸、熟地黃、知母、黃柏、石膏等中藥均具有清熱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口渴、便秘、舌燥、眼燥等症狀;而細辛具有發散風寒、宣肺通鼻的功效,可以緩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潤燥、和胃止渴的功效,適合於中消、便秘、舌燥、眼燥等症狀。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大腸激擾綜合症陰莖、睪丸和陰囊內縮

相同名稱方劑


止渴潤燥湯, 出處:《證治寶鑑》卷四。 組成:小椒、防風、荊芥、草梢、紅花、桃仁、麻仁、杏仁、升麻、柴胡、當歸、熟地、知母、黃柏、石膏、細辛。 主治:中消。喜溫飲,便秘陰縮,舌燥,眼燥難開。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