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淋酒煎附子丸

DOU LIN JIU JIAN FU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三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肝經 20%
膀胱經 14%
脾經 14%
心經 10%
肺經 9%
胃經 7%
膽經 1%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豆淋酒煎附子丸

功效主治:肝臟有風毒,流注到腳膝部,筋脈疼痛,四肢酸軟無力。

組成:

  1.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2. 萆薢: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尿、解毒等功效。
  3. 川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4.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5. 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6.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7. 萆薢: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尿、解毒等功效。
  8.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9. 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10. 海桐皮:具有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血、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等功效。
  11.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
  12.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13.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14.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15. 烏梢蛇: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氣血、壯筋骨、通經活絡、舒筋活絡、健脾益氣、補腎壯陽等功效。

總結:

豆淋酒煎附子丸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補氣益血、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肝臟有風毒,流注到腳膝部,筋脈疼痛,四肢酸軟無力。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傳統服藥法


黑豆1升(炒令熟,入酒5升煎二三十沸,濾去滓,煎令稠),附(側)子2分(炮裂,去皮臍),石南半兩,牛膝半兩(去苗),防風半兩(去蘆頭),石斛半兩(去根,銼),肉桂半兩(去皺皮),萆薢3兩(銼),麻黃半兩(去根節),羌活半兩,海桐皮半兩(銼),赤茯苓半兩,茵芋半兩,獨活半兩,天麻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烏蛇1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上為細散,以黑豆煎,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前溫酒送下。
忌豬肉、毒魚等。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黑豆、石南葉、川牛膝、防風、石斛、肉桂、萆薢、麻黃、羌活、海桐皮、赤茯苓、獨活、天麻、當歸、烏梢蛇等組成。

黑豆味甘、性平,有補肝腎、明目、烏髮、利水消腫之功效。

石南葉味苦、性平,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通絡之功效。

川牛膝味辛、苦、性溫,有祛風除濕、通經活絡、補肝腎、強筋骨之功效。

防風味辛、性溫,有祛風除濕、解表散寒、止痛之功效。

石斛味甘、淡、性平,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明目強身之功效。

肉桂味辛、甘、性熱,有溫經散寒、補火助陽、活血通絡之功效。

萆薢味苦、辛、性平,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活血通絡之功效。

麻黃味辛、性溫,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效。

羌活味辛、苦、性溫,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散寒解表之功效。

海桐皮味苦、辛、性平,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活血通絡之功效。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安神寧心之功效。

獨活味辛、苦、性溫,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散寒解表之功效。

天麻味甘、平,有息風止痙、平肝定驚、通絡止痛之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

烏梢蛇味辛、苦、性溫,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散寒解表之功效。

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化膿性關節炎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豆淋酒煎附子丸, 出處:《聖惠》卷三。 組成:黑豆1升(炒令熟,入酒5升煎20-30沸,濾去滓,煎令稠),附(側)子2分(炮裂,去皮臍),石南半兩,牛膝半兩(去苗),防風半兩(去蘆頭),石斛半兩(去根,銼),肉桂半兩(去皺皮),萆薢3兩(銼),麻黃半兩(去根節),羌活半兩,海桐皮半兩(銼),赤茯苓半兩,茵芋半兩,獨活半兩,天麻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烏蛇1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 主治:肝臟風毒,流註腳膝,筋脈疼痛,四肢緩弱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