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鬱金湯

ZHI ZI YU J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5%
心經 13%
脾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8%
腎經 6%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4%
膀胱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梔子鬱金湯:

由梔子、鬱金、川貝母、牡丹皮、輕粉、黃連、橘紅、茯苓、紅麴、茜草根、香附等多種中藥組成的方劑,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健脾化痰等功效。

川貝母:

  • 清肺熱、化痰止咳
  • 平喘、鎮咳、祛痰
  • 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茯苓:

  •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
  • 清熱利尿、祛風除濕
  • 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黃連: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主治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等症狀
  • 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
  • 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
  • 止血、斂瘡、止瀉

橘紅:

  • 理氣化痰、健脾和胃
  • 補陽益氣、散結、燥濕
  • 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痰濕咳嗽、瘰癧、乳癰、痰核、水腫、痞塊、吐血衄血、咳喘痰多、食慾不振、胸悶脘痞等症

牡丹皮:

  • 清熱瀉火、活血化瘀
  • 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 清營血之實熱,同時還能治陰虛發熱
  • 擴張血管、增強血管壁強度、促進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循環、止血

茜草根:

  • 活血通經、利尿消腫、清熱涼血
  • 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血腹痛、跌打損傷、尿路感染、痢疾、黃疸等疾病
  •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吸收及排出的作用

香附:

  • 理氣解鬱、疏肝理氣
  • 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
  • 補益氣血,可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氣短喘促

鬱金:

  • 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
  • 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
  • 辛散性味有助於活血止痛、行氣解鬱
  • 性苦辛,味寒,歸肺、肝、脾經,能清肝降火、行氣止血
  • 性辛、苦,入肝、心及脾經,有清熱涼血、解鬱開竅之效
  • 性溫,溫能祛寒,寒去則腐肉自消

梔子:

  • 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
  • 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
  • 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紅麴:

  • 活血化瘀、消食化積
  • 辛散性味有助於活血止痛、行氣解鬱
  • 促進血液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
  • 健脾益氣,溫中活血,促進消化吸收

輕粉:

  • 化腐生肌、清熱燥濕
  • 殺蟲止癢、收斂止汗
  • 瘡瘍潰爛、不斂口等症狀
  • 濕瘡、痱子、腳氣、肛門瘙癢等症狀

總結:

梔子鬱金湯是傳統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健脾化痰等功效,適用於多種疾病,如虛損、積痰積瘀等。其組成成分包括梔子、鬱金、川貝母、牡丹皮、輕粉、黃連、橘紅、茯苓、紅麴、茜草根、香附等多種中藥,各味中藥協同作用,可以起到顯著的治療效果,但使用前應諮詢合格的中醫或中醫師,以便更安全有效的用藥。

傳統服藥法


梔子、鬱金、貝母、丹皮、蘇子、黃連、橘紅、茯苓、紅曲、茜根、香附。
上以水煎,沖服益元散。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鬱金: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川貝母: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輕粉:化痰散結,止咳平喘。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橘紅:理氣化痰,健脾和胃。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胃。

紅麴: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茜草根:涼血止血,活血化瘀。

香附:理氣和血,調經止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慎用。
  2. 脾胃虛寒者慎用。
  3. 長期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鬱金湯, 出處:《不居集·下集》卷十一。 組成:梔子、鬱金、貝母、丹皮、蘇子、黃連、橘紅、茯苓、紅曲、茜根、香附。 主治:虛損,積痰積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